以“学段间衔接”推进思政课一体化建设
2023年12月27日 10:12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23年12月27日第2803期 作者:姚丽娟 李洪波

  推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是深入推进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加强学校思想政治工作成效的关键环节之一。通过一体化建设,可以有效发挥各方力量、各类资源、各个环节的合力、协调力、持续力,有效放大思政课的育人效应和育人效果。为了实现这一目标,需要通盘考虑、科学设计,突出“学段特色”,强化“学段间衔接”,以实现协同发力、整体联动。

  突出“学段特色”是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基石,也是实现“学段间衔接”的重要前提。“学段特色”的确定应充分考虑不同学段特定的育人任务、育人条件和学情等。具体来讲,在小学阶段,应以“爱”为主题,通过各种生动的课例及情感体验活动,引导小学生形成爱党、爱国、爱人民等内容丰富的情感体验,种下“做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一美好愿望的种子。在初中阶段,应以“认同”为主题,通过相关基础知识的教学,夯实初中学生基本的政治思想知识,引导初中学生形成正确的政治思想认识,培养初中学生对党、国家和人民的高度认同,形成“做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明确意识。在高中阶段,应以“坚定意志”为主题,通过相关扩展性知识的教学,深化高中学生相关的政治思想知识,引导高中学生强化正确的政治思想认识,培养高中学生对党、国家和人民的高度忠诚,形成“做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坚定意志。在大学阶段,应以“焠砺行为”为主题,利用丰富的思政课教学资源,通过深度辨理式、体验式的教学,丰富大学生的情感体验,拓展大学生的政治思想知识,深化大学生的政治思想认识,强化大学生为党和国家努力奋斗的信念,焠砺“做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行为倾向。

  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纵向衔接、横向贯通”一体化,除了以教材内容衔接实现学段间的“硬衔接”外,还应通过资源共享、教学实践互通、教研与师资培训一体等措施实现大中小学思政课学段间的“软衔接”。一是实现资源间衔接。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应关注育人资源的共建共享。大中小学都应积极吸纳最新的时政热点,依托生动的拓展学习资源讲好道理。高校有教材、有资源、有成果、有专业,应承担起稳定的共享交流平台建设责任,指导和帮助中小学思政课内容建设,在丰富中小学思政课教学教辅资源数量的同时,关注资源的质量,力求打造一批高质量的思政“精品课程”。二是在实践教学中衔接。实践教学是思政课教学的重要环节和特色所在。《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的工作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提出,高校要严格落实本科2个学分、专科1个学分用于思政课实践教学的要求,中小学校要安排一定比例的课时用于学生社会实践体验活动。为此,高校与中小学都要积极开展思政课实践教学,精心设计实践教学大纲,完善实践教学机制。不仅要吸纳最新的时政资源,也要积极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并充分利用好地方资源。同时,以教学资源供给为着力点,推动区域内大中小学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的共建共享,助推大中小学思政教育合作,并依托智慧教育平台,完善大中小学思政资源的优化整合。三是在教研中衔接。“教师兼职比例过高、专业能力不够强”,是当前中小学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遇到的核心难题。为此,应发挥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平台优势和专业优势,构建区域内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教学学术共同体,鼓励并支持中小学思政课教师重回大学修读思政专业,参与大学教师思政领域的重难点课题研究,以提高中小学思政课教师的职业效能感。

  课程一体化的关键是“实施课程的人”的一体化。《方案》提出要“构建大师资体系”。中小学思政课教师要走进大学课堂,大学思政课教师也要走进中小学、走进中小学生的实践活动中。“大思政课”要求开门办思政课,将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结合,推动思政课实践教学与学生研学旅行、社会服务及调研活动等相结合。“开门办思政课”需要调动各种社会资源,而每所学校单独调动社会资源的能力有限,思政课教师教学学术共同体则可以整合资源,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并通过搭建“同步课堂”,为专家指导和实践活动融通线上和线下空间,实现“共同体”内所有学段教师和学生在同一场域的参与和分享。

  思政课教师教学学术共同体注重发挥各学段教师的专业优势和主体性,在有组织教研中探索既具有“学段特色”又关注“学段间衔接”的教学方法,实现“教研成果教学化”。在设计课程内容时,遵循学生认知发展规律,体现不同学段特点,实现知识内容设计的“螺旋式上升”,将小学阶段的启蒙式学习、初中阶段的体验式学习、高中阶段的常识性学习与本专科阶段的理论性学习、研究生阶段的探究性学习协同起来。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努力建强思政课课程群,中小学思政课则通过“故事化”课程,帮助中小学生入脑入心。思政课教师教学学术共同体还应积极吸纳“小先生”,从师范院校大学生中遴选志愿者担任“助教”,协助中小学开展思政课教学及实践活动。

  集体备课是加强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联合教研、实现思政课“学段间衔接”整体规划和系统设计的有效途径。《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强调,建立健全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一体化备课机制。高校应与中小学合作共建思政课,建设一体化基地,搭建集体备课平台,开展常态化的听课评课、教研交流等活动。此外,还需要完善思政课的教学效果评价制度,发挥思政课建设强校和高水平思政专家的带头示范作用,建立“手拉手”备课机制,促进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的有效互动。

  总之,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是激发思政课课堂活力、丰富课程教学资源、提升教师专业水平的关键举措。为实现大中小学思政课“纵向衔接、横向贯通”一体化,既要明确教材内容的“硬衔接”,更应走向“共同在场”的“软衔接”,即构建思政课教师教学学术共同体。因此,以合作共享理念关注共同体建设是统筹推进“大思政课”的重要途径。

  (作者系杭州师范大学继续教育与合作办学管理处副处长;杭州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研究员)

责任编辑:张晶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