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务教育阶段红色基因教育的北京范式
2023年02月03日 10:02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23年2月3日第2582期 作者:江峰

  红色是中华民族的国色,是中华民族无数先烈和仁人志士用鲜血铸就的初心底色。红色基因蕴含着丰厚的历史底蕴和理论内涵,把红色基因传承好是新时代青年人才培育的核心内容。红色基因教育不仅是一个涉及红色传统教育、红色资源利用、红色政权传承、红色江山稳固和红色基因库建设的综合性、系统性、创新性工程,还是讲好红色故事、用好红色资源、传承红色传统、确保红色政权和稳固红色江山的根基教育和血脉教育。推进红色基因教育,能够让青少年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努力成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北京市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校将红色基因教育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思想道德教育等内容相结合,探索出了红色基因教育的新范式。

  第一,深入挖掘红色学校历史,开启红色基因教育的新图谱。北京市本着“立足学校,弘扬历史,植根红色,传承基因”的原则,深入挖掘有悠久建校历史和红色基因传统的学校,构建了红色基因教育的新图谱。通过充分挖掘新中国成立前就建立的红色学校,基本形成了“一区一校”或者“一区多校”的格局。比如,前身是京师公立第一女子中学的北京市第一六一中学,其北校区新址是由李大钊同志亲自选定的。1937 年创办于红色革命圣地延安的北京市育才学校,其第一任校长是中国著名教育家徐特立。再比如海淀区的北京育英学校,毛泽东同志于1952年六一儿童节为该校题词“好好学习 好好学习”。由此可见,北京市学校红色文化资源的积淀程度和保存情况在一定程度上处于优势地位,故借助已有的红色文化资源优势,能够便捷有效地开展红色基因教育宣传。以东直门中学为例,其前身为1935年建校的北平市市立第二女子中学,建校伊始,学生们勇敢地参与了要求保全中国领土完整的“一二·九”运动。以此运动为载体和依托,充分运用本校特色资源开展教育教学,能够强化红色育人效果。在“一二·九”红色基因专题教学中,让学生重温艰苦卓绝的抗战岁月,致敬革命先辈作出的杰出贡献,领悟穿越时空的爱国精神。课程的设置必须有吸引力和感染力,学生才能将思维调整至兴奋状态,从平淡无奇的校园中挖掘课本中历史事件的线索,这对于深入开展红色基因教育无疑是极为有益的。

  第二,深入开发本校红色文化,开创红色基因教育的新模式。北京市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校通过深入开发本校红色文化,经过几年的实践,探索出了红色基因教育的新模式。一是“爱国”精神进校训,并融入每一个学科教学。比如,东直门中学不仅将“爱国爱校、尊师爱生、治学严谨、自强不息”作为校训,而且将理念落实到各科实际教育教学中。校训对于师生的行为规范具有指导意义,为师生指明了发展方向,体现在学校教育的方方面面。进入学校的每一个人都受其潜移默化的心理暗示,久而久之便内化为自己的内在价值尺度,自觉地衡量自己的行为。将爱国作为首要任务,能够激励和劝勉在校师生弘扬爱国精神、树立正确价值观。校训不仅是师生行为的标尺,作为学校特有的一种文化,还反映了本校的创建历史与文化背景。二是开发团队仪式课程,开展广泛的爱国主义教育。比如,北京市第一六一中学以红色与爱国为核心,将升旗仪式、入团仪式、成人仪式等有庄严感的典礼,构建成学校特色团队仪式课程体系,为爱国主义教育提供了传播载体。将中学生成人仪式设置在12月9日,举办红色主题班会,开设革命展览馆,让学生重温革命历史及党史教育精神,树立起“铁肩担道义”的责任意识。在课程内容上,充分挖掘本校现有的红色资源优势并加以合理利用;在课程形式上,举办的红色教育教学活动多样而丰富,在尊重学生兴趣的同时,发扬红色传统,促进师生深入交流探讨;在课程安排上,实践活动的开展具有详细而完整的规划,呈现出内容精、有实效的特点。三是转变传统教学模式,创新红色教育评价体系。北京市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校将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等一大批涉及爱国主义的场馆确定为研学实践教育基地,为传承和发扬革命文化精神提供了有力保障。在课程设置上,通过打通课堂内外的方式,突破时间空间限制,为学生提供更为广阔的学习空间。在课程评价上,根据现实教学工作开展的特点、活动效果、学生发展规律来制定多主体、多形式的评价体系,切实提高红色基因教育的质量与效率。

  第三,深入利用本市红色资源,构建红色基因教育的新样态。北京市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校在大力挖掘本市红色资源的基础上,着力构建出本市红色基因教育的新样态。首先,打通课程教材链条,将红色基因教育固化成可学习的课程成果。在内容选择标准上,坚持以育人目标、核心素养为指导,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立足学生现有水平,编写《中国梦》义务教育阶段读本,把红色基因元素物化成具体的成果。再根据内容设计形式多样的系列红色课程,如京剧进校园、武术进校园、国学传承等主题内容的课程。在学科中进行红色教育的同时专门开发红色文化教材,不仅贴合生活实际而且实效性高。其次,做实红色研学课程,全面塑造红色基因品格。北京市京源学校自1996年建校以来,每年组织初一学生远足20公里(往返),走进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抗战雕塑园和卢沟桥,进行少先队建队仪式暨参观活动,在缅怀革命先烈的同时,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通过“走出去”的方式,学校开发出了红色研学实践活动课程,如为期7天的“延安寻根之旅”活动,老师给每个学生都下发一份特殊的“红色研学”任务——《延安寻根考察日志》,从了解延安的自然条件入手,按行程和学习考查内容划分任务,真正将红色旅游与研究性学习相结合。学生在红色基地中学习,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革命英雄人物的光辉形象,感知其言行上的红色基因,在潜移默化中陶冶心灵。不同于机械授受,研学课程具有直观、生动的特点,能够刺激学生感官并引起情感共鸣。最后,增强学校、教师红色基因观念培养力度,协同红色基因教育与传统教育共发展。教师既承担着教书育人的重大责任,也肩负着传播红色文化思想的历史责任。教师只有真正理解红色基因教育的本质,才能统筹安排规划教育内容,实现政策与教育的真正融合,将红色基因教育落实到教育实践工作中。

  红色基因教育的北京范式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开展红色基因教育提供了实践路径。在理念上,尊重学生身心发展特点,贯彻“立德树人”教育理念,明确要求加强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革命传统教育,传承红色基因。在方法上,注重形式的丰富性、新颖性,营造出良好的育人氛围。将本校红色资源作为优质教育内容、载体、方法融入育人全过程,并渗透进课程教材教学,与立德树人深度融合,促进文化传承连贯无断层。此外,全面构建育人体系,还应实现红色基因与学校教育契合共生,深入探索“红色故事、红色节日、红色基地、红色课程、红色课堂和红色精神”六位一体的红色基因教育新范式。今后还应不断总结经验并探索红色基因教育学校发展的有效路径,并将其有效融入日常教育实践,实现在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育中的常态化发展。

  (作者单位: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研究中心)

责任编辑:崔岑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