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归根到底靠人才、靠科技、靠教育。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报告首次把教育、科技、人才进行“三位一体”集中阐述、系统部署,强调了三者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凸显了三者之间相互依存、不可割裂的内在联系。在系统推进科教兴国、人才强国和创新驱动发展“三大战略”征程中,如何进一步发挥数字化改革的引领性、整体性、撬动性作用,统筹运用数字化技术、数字化思维、数字化认知,跨层级、跨地域、跨系统、跨部门、跨业务协同建好一体化的支撑端、全息化的服务端和精准化的治理端,打造“三大战略”有效衔接、贯通实施的最佳生态,为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提供坚强保障,已成为各界极为关注的新命题。
第一,建设数字平台,推进教育资源无边界触达。数字化是实现教育资源无边界触达、突破学习周期断档和空间边界限制的最有效手段。通过实施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加快建设一批高质量的教育资源平台,助推形成“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学习型社会。一要完善一体化开放平台。教育资源数字化、平台化是促进教育资源无边界触达的前提条件和重要举措,建设功能完善、内容新颖、供给及时、开放共享的“平台”,有助于实现个性化学习、终身学习和教育现代化。2012年12月国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开通试运行,2020年2月国家网络云课堂正式开通,2022年3月国家智慧教育平台全面上线,实现了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等资源的广覆盖、可触达,不断满足人们全阶段发展与学习的需求。二要加强全周期资源供给。2021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共同重新构想我们的未来:一种新的教育社会契约》中指出,“计算机和互联网等正在迅速改变知识的创造、获取、传播、验证和使用方式,从而使信息更容易获取,并为教育提供了新的方式”。共建共治共享数字教育平台要坚持标准化、规范化的遴选机制,鼓励各地区、学校和教育机构参与优质资源开发并及时汇聚,更好为师生、家长和社会学习者提供教育教学资源和服务。三要服务沉浸式人才培养。教育数字化不断推进数字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通过教学工具的数字化创新、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的数字化改革,对数据进行采集、处理和分析,构建学习者行为模型,突破教与学、教学环境和成绩与能力等边界,探索具有包容性、韧性、开放性的沉浸式数字化人才培养模式,对学习者的学习方式、课程选择、个性特征、发展突破等进行“个人画像”,提高因材施教、个性辅导、精准培养的能力和水平。
第二,打造数字生态,构建科技协同创新体系。当前,数字化改革正在引发新一轮数字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变革,运用数字化的理念、思路、机制、方法和手段促进“政产学研用”等各类科技创新资源要素大协同、大分工、大合作是适应数字时代的必然趋势,更是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加快实现科技自立自强的迫切需要。一要推进协同创新。以数字化改革为牵引,构建泛在可及、智慧便捷、协同高效、科学规范的科技协同创新体系和数字化管理服务体系,突破学科、时间、空间和语言等交流合作障碍,系统推进工业技术、产业技术、管理技术等科技创新应用和管理变革,汇集科技创新资源,聚焦科技创新需求,可视化展示、实时更新科技创新动态,进行跨时空、跨领域、跨行业的科技创新。二要促进多元交流共享。跨学科、多组织科技攻关迫切需要具备自我扩张能力和自我驱动能力的交流和协同新范式,坚持“精准高效+协同创新”理念,运用数字技术创新的赋能作用,搭建科技创新资源对接平台和科技创新服务需求平台,实现能力与业务解耦,形成柔性调用的数字能力体系,支持科技创新主体按需调用、灵活使用,促进科技活动更加有效创造、传递和获取价值。三要开展有组织科研。数字技术推动集中研发和网络化、分布式研发并行发展,围绕“攻什么、谁来攻、如何高效服务攻关、如何科学评价攻关”等关键环节,加快推动重大科技项目组织实施方式系统性、重塑性变革,推动不同主体之间跨学科、跨领域、跨系统的有组织科研,全面提升研发攻关效率和效能,多出解决“卡脖子”问题的关键核心技术和重大标志性成果。
第三,加强数字赋能,凝聚创新驱动发展要素。创新发展事关“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实现。推动创新驱动发展要在体制改革、环境营造、资源投入等方面加大数字赋能力度。一要强化数字理念引领。数字化改革是一项长期系统工程,“数字化”是基础,“改革”是核心。以数字化引领、撬动、赋能现代化,把数字化融入创新驱动发展的全流程、各环节,通过数字技术拓展创新网络,重新定义创新边界,对传统理念、制度、体系和手段进行全方位提升和系统性重塑,以数字赋能来获得更高的价值认知、更强的创新领导力、更高效的管理流程、更科学的组织结构,是从根本上破除制约创新驱动发展障碍的重要利器。二要强化数字平台搭建。运用系统思维融合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技术,统筹建设创新驱动发展的一体化智能化公共数据平台,构建多方参与、开放共创的创新驱动发展良好生态。借助数字平台的开放性和兼容性,不断增强创新驱动要素供给方和需求方之间的信息对称,促进要素供求双方精确匹配,提高要素配置效率,让创新个体、创新创业团队通过数字平台或虚拟网络空间获取、整合和共享创新资源,不断增强创新驱动发展新动力。三要强化体制机制改革。创新体制机制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有力支撑,通过加大对创新驱动发展相关组织和组织内资源、数据、技术、流程等治理领域的数字赋能力度,撬动创新驱动发展体制机制变革,加快创新驱动主体物联、数联、智联,实现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促进创新链、人才链、产业链、金融链、价值链五链融合,集结式激发创新驱动发展的内生动力。
第四,优化数字治理,助推人才工作能力现代化。数字时代人才工作要善于发挥数字化改革对人才工作的倍增、叠加、放大作用,加快实现人才治理和服务的理念现代化、体系现代化和手段现代化,营造人才各尽其才、实现抱负的良好生态。一要坚守人本性。一方面,通过问题聚焦、服务模块化和接口设计不断推动人才治理化繁为简、按需组合、多跨协同,搭建联动立体平台,创新要素流动整合,提升人才创新攻关能力;另一方面,聚焦人才切身有感的“关键小事”,以数字化推动人才服务高效化、精细化、智能化,实现办事流程再造和“不打烊”全程网办,提高办事服务亲切感、人性化,让人才在减少后顾之忧中体悟到获得感和幸福感。二要提高科学性。运用数字化技术获取、挖掘和应用人才治理和服务相关数据,运用数据科学决策、精准执行、风险预警,对人才工作战略决策、政策制定、宣传执行、引培用留等方面工作的手段和流程进行全方位、系统性重塑,持续让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相得益彰,推动人才工作由技术理性、工具理性向制度理性转变。三要激发创新活力。坚持全局观念和系统思维,以数字化改革为手段,打破“条块分割、各自为政”的局面,消除人才治理和服务的边界,撬动人才工作治理变革。建立更加开放、柔性的人才治理数字化体系,做到精准发现人才、科学评价人才、合理使用人才,充分激发人才的主观能动性和创新性,让人才活力竞相迸发,推动人才在干事创业中更好实现价值,为坚定不移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
(本文系浙江省教育厅一般科研项目“数字化改革的理论思考与路径优化”(Y202147405)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杭州师范大学数字化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