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坚 高皇伟:优化汉语国际教育现代化进程
2017年02月23日 07:48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17年2月23日第1153期 作者:吴坚 高皇伟

  汉语国际教育现代化是新时期教育对外开放时代背景下立足汉语国际教育事业发展的诉求,是实施“一带一路”建设、适应引领汉语走向世界和语言文化发展新常态的迫切需要。汉语国际教育现代化有助于进一步扩大教育对外开放。

  汉语国际教育是语言教育事业发展的组成部分,不仅为教育对外开放提供语言沟通桥梁,也推动教育现代化的深入发展。《国家中长期语言文字事业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2—2020年)》指出,推进语言文字事业科学发展,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必备条件。加强国际汉语教育教师培训、教材建设和教学研究,继续推动汉语相关水平测试向海外拓展,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新时期,汉语国际教育承担着重要的使命。那么,如何通过汉语国际教育现代化进一步优化教育质量和扩大对外开放呢?

  汉语国际教育现代化内容丰富

  汉语国际教育现代化是一种旨在培养创新型人才的现代汉语国际教育体系,以适应社会现代化需要,具体表现为汉语国际教育理念现代化、内容现代化、技术现代化、师资队伍现代化、管理现代化等,呈现出人本性、国际化、多元化、科技性等特质。

  创新、合作、包容、共享的发展理念成为当前汉语国际教育现代化发展的主旋律。孔子学院是汉语国际教育现代化重要的发展平台。2016年12月,在第十一届全球孔子学院大会上,刘延东强调,孔子学院要以“创新、合作、包容、共享”为努力方向,深化教师、教材、教学法改革创新,拓展办学功能,提高办学质量,实现内涵发展。

  汉语国际教育现代化以培养现代化的汉语国际教育创新人才为核心。这种人才培养必须着眼于国家战略需求,秉承教育现代化发展理念,具备开放的国际视野和多学科理论涵养,并勇于担当和敢于创新突破,从汉语国际教育的实践中来,到汉语国际教育的实践中去,在理论和实践中不断反思和厚植汉语知识基础并提升实践技能,同时注重培育汉语教学能力、中华文化传播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以达汉语国际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协同发展。

  汉语国际教育内容现代化,强调汉语语言和文化的教育现代化。语言层面,汉语国际教育者通过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和现代教学方法,使用现代规范的普通话,进行汉语语言文字教学和汉语国际推广,积极发挥语言在现代民心基础工程中的作用。文化层面,既传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又要加强现代中国文化的认识,从而使传统文化被赋予现代意义,现代文化被赋予传统底蕴。在汉语文化传播和跨文化交际过程中,须强化文化的教育理解和人文融通,以创设新型的合作共赢的人文交流环境,赋予汉语国际教育现代化内涵。

  汉语国际教育技术现代化是教育信息化和教育现代化在汉语国际教育专业领域的体现。当今社会,国家已经把新媒体的发展上升到了国家战略的高度。坚持不懈推进教育信息化,努力以信息化为手段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例如,汉语国际教育智慧课堂与云平台信息系统的开发与应用是汉语国际教育技术现代化的支撑。该系统包括智慧课堂和云平台,是“网络+汉语国际教育”应用平台的结晶。大数据和信息化教育资源不仅让师生可以不限时空进行学习和交流,具有较强的灵活度和永续性,更为汉语国际教育对外开放提供了保障。

  国际汉语教师队伍现代化是从教师的视角反映现代化内容。换句话说,要成为一名现代化的国际汉语教师,需要具有现代化的理念,包括国际化、信息化、人本化、多元化、创新性等理念,在此基础上,具备现代汉语专业知识和技能,运用现代科技手段,胜任现代国际社会的多种汉语教学任务,并能够为现代社会培养所需的复合型、国际型、应用型、创新型的高层次专门人才。这种现代化的国际汉语教师队伍是具有厚实汉语基础、现代教学技能、教育创新能力和现代战斗力的高素质专业队伍。

  汉语国际教育管理现代化强调人本化管理创新,以更好满足和服务于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学生的成长需求。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学位多为两年制,学生在两年内既要修读30多学分,课程任务重,又要参加国际汉语教师证书考试、志愿者考试、岗前培训和实习,同时又要撰写毕业论文,总体任务繁重。因此,人本化管理不仅是现代化社会诉求,也是教育人性化的表征。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学生的人本化管理主要包括提供人性化和个性化的学习和生活环境、洞悉学生发展的心理需要、制定人本化的管理机制、多给予学生关怀及情感沟通等。

  进一步优化汉语国际教育现代化

  在汉语国际教育现代化发展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限度,影响着教育对外开放和现代化治理质量。比如,汉语教育的国际化功能较为薄弱。在汉语教学和文化传播过程中,其教学内容和文化传播的内容反映的也往往是本国或本土内容,即更加强调汉语教育中国化,而不是汉语教育国际化,所以教学内容缺乏能够彰显国际化的内容,未能体现汉语国际教育现代化赋予的国际化意涵。另外,还存在汉语国际教育的现代文化欠缺、汉语国际教育发展不够多元化、教师培养的保障机制不全等问题。因此,需要通过国际理解教育、人本主义教育和多元文化教育等维度进一步优化汉语国际教育现代化。

  首先,增强国际理解的教育涵养。教育国际化的整体背景下,不同民族、国家间的摩擦、矛盾乃至冲突,都需要国际理解教育。国际理解教育是提升教育对外开放治理水平的基本要求,也是真正实现汉语教育国际化的基础。跨文化教育是国际理解教育的重要内容,而跨文化交际能力也是当前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培养的重要着力点和教育对外开放的核心素养。由此,我们需要通过政策、课程、教学、师资、管理等方面来加深文化理解与融通。

  其次,注重人本教育的整体思维。汉语国际教育现代化不是简单的、单向的、还原的能力或技能训练,而是需要一种人性化和整体论思维。对此,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培养中,需要以变化发展的眼光,将学生看作是一个整体的有生命的个体存在,及时了解学生成长的需求和动机,并以人才培养为指向,进一步树立汉语整体的语言思维,同时注重人的整体教育生成性,以彰显汉语国际教育现代化的“全人”价值,为推动教育对外开放奠定人本基础。

  最后,凸显多元文化的教育价值。当今世界是一个多元文化的世界,各国都有着自己的文化背景和价值取向,在世界文化的传播和组合过程中,我们必须承认文化的多元性,尊重各国文化的并存。文化接受本身即是人们在文化接触和传播过程中对文化的承受和理解。语言是一个文化最显著的特征,文化得以传播及推广,首先源于语言的输出和认同。多元文化的教育价值观念下,不同文化背景的学生相聚汉语教育课堂,必须具备文化相对主义和开放包容的思想,彼此互相尊重和理解,共同营造多元和谐的课堂氛围,以实现教育的多元价值,进而进一步扩大教育对外开放。

  (作者单位:华南师范大学教育国际化研究中心)

责任编辑:常畅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