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隐性知识获取视角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
2017年01月19日 07:45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17年1月19日第1134期 作者:吕兴群

  【核心提示】创业很难在课堂上被教出来,是因为创业知识最核心的是其隐性知识部分。因此,创业知识中的隐性知识获取成为大学生在校学习的关键所在。而包含经验学习、认知学习和实践学习的创业学习可有效提升大学生隐性知识获取。

  创业很难在课堂上被教出来,但创业是可以学习的。当前我国大力倡导全民创新创业,但大学生创业仍普遍具有创业意愿低、比例低和成功率低的“三低”现象,如何更好地开展在校大学生的创业学习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创业之所以很难在课堂上被教出来,是因为创业知识最核心的是其隐性知识部分。罗伊贝尔(Reuber)提出,创业知识区别于一般知识的重要特征就是其来源于创业实践活动和经验;波利蒂斯(Politis)发现,创业者所拥有的不同类型经验对创业成功具有重要作用,而不同类型的经验和创业实践则是创业隐性知识的主要来源。因此,创业知识中的隐性知识获取成为大学生在校学习的关键所在。

  创业学习是创业学领域的前沿理论,它是指个体在识别和开发机会以及创建和发展新企业的过程中重构新方法的过程。创业学习包含三类:经验学习,指个体通过转化自己所积累的经验来创造知识的过程,其经验包含创业经验、管理经验和行业经验;认知学习,即观察学习或榜样学习,涉及对他人行为的观察、模仿和重构,进而引发个体认知图式的变化;实践学习,即个体通过实际的创业行动以实现对创业的理解过程。研究发现,创业学习可有效提升大学生隐性知识获取。

  美国大学生创业教育模式多样

  大学生创业学习与大学的创业教育密不可分。据2015/2016全球创业观察(GEM)用1—9的评分指标来评价不同国家学校阶段创业教育充分程度的研究显示,当前世界平均水平为3.1,而中国为2.59(排名43位),落后于世界平均水平。美国作为创业教育的先驱一直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其丰富的大学创业教育经验能够给我国高校大学生创业学习以更好的启示。美国的创业教育从学前到研究生教育在全国范围得到全面普及,课程体系涵盖广泛,包含创业意识、知识、能力素质和实务操作等多种类型。里德奥特(Rideout)和格雷(Gray)的研究发现,美国创业教育课程中的实践应用类课程(实际案例、项目、咨询、实习和模拟等)有更加一体化的趋势。美国创业教育模式多样,包含聚焦模式、磁石模式、辐射模式以及混合模式等。在师资方面,美国大学特别注重对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即创业教师一方面需要具备扎实的理论功底,另一方面需要具有实际的创业相关经验。如百森商学院拥有一支专职从事创业教育的教师团队,所有教师均有创业经验或与企业保持联系;斯坦福大学与企业有紧密的衔接关系,部分教师在当地企业董事会任职,教师不仅能教授学生理论知识,更能基于自身经验指导学生创业实践,同时也为学生搭建了良好的创业平台。

  美国大学创业教育逐渐发展为完备的生态系统体系,其中最为显著的特点是构建了完善的创业实践网络。斯坦福大学更是通过鼓励大学校园社团、新老企业彼此交流积极建立关系网,通过长期发展,培养了大批成功的创业者,并形成了独特的校友网络,以多种形式反哺母校的创业教育,如“斯坦福创业者网络”和“天使投资人与创业者联盟”,大部分创业者的资金来源、共同创始人、早期雇员及创业导师均来源于此,进而形成了高效、可持续的生态循环系统。

  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现状及问题

  2012年8月,我国教育部公布《普通本科学校创业教育教学基本要求》,规定全国各高校面向全体学生单独开设“创业基础”必修课,使创业课程成为全国高校普及化的课程。近年来,国内高校也纷纷开展创业讲座、案例教学、创业竞赛、实地观摩、学生科技创业园等形式多样的创业教育活动。例如,温州大学通过实体化和师资多样化的创业人才培养学院构建具有分层分类、深度融合特点的创业教育体系;清华大学积极建立创业实践基地,为学生提供基本商务、中介和融资咨询服务;黑龙江大学则积极践行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相融合的“融入式教育”理念;华东理工大学开展软件与沙盘模拟创业活动,并将成熟项目引入孵化基地进行实战运作。

  然而,我国高校大学生的创业学习在经验学习、认知学习和实践学习方面均有待提高。当前我国高校创业教育的不足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大学生创业意识的树立和创业能力的培养与创业教师的引领带动作用息息相关,而我国当前高校创业师资的综合素质亟须提高。由于我国创业教育起步较晚,创业教师多数非创业学及相关专业出身,对创业的理论认知深度有待提高,同时创业教师普遍缺乏创业和企业管理的实践经验,难以在创业实践环节对学生发挥真正的引领和指导作用。第二,在创业教育的生态系统建设方面,还没有形成一个“创业认知—创业实践—创业成功”的良性循环机制,以及优胜劣汰的激励机制和自给自足的新陈代谢系统。

  从隐性知识获取视角开展大学生创业学习

  从隐性知识获取的角度讲,我国高校大学生创业学习应从以下三个方面展开。

  从经验学习的角度讲,隐性知识的学习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学习者自身的经验。我国大学生在开始创业学习前普遍缺少创业经验、企业管理经验和行业经验。在经济全球化、知识经济和互联网时代背景下,高校应积极制定相应激励政策(如给予学分奖励或有资格入驻创业园等相应激励),并营造崇尚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文化氛围,鼓励大学生开展形式多样的创业相关活动,以积累丰富的创业相关经验。与此同时,我国南北地区的创业文化差异导致了不同地区的创业氛围差异,北方地区尤其是东北地区国营经济长期占主导,而民营经济相对比较薄弱,形成了该情境下民众重守业而轻创业的思想惯性,而南方地区尤其是江浙地区商业氛围浓厚,民众的商业意识和相关经验普遍较强。利用这种差异性,高校应基于生源、专业等方面的多样性,鼓励大学生不同生源之间、不同专业之间、师生之间、高校之间、校企之间的充分交流和合作,尤其在互联网时代,应鼓励大学生采用微信、微博、直播等新媒体进行高效沟通,并开展相应的实践活动以丰富大学生创业的经验学习。

  从认知学习的角度讲,隐性知识的获取受到知识来源方(教师)的分享意愿与知识获取方(学生)的获取意愿的影响。认知学习是大学生创业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作为学生认知学习的主要对象,其本身的创业知识和经验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生的学习意愿。要保证创业认知学习的有效性,需强化我国创业教师队伍的专业水平。聘请具备一定理论基础的成功创业者为客座教授不失为一条路径,同时积极开展对专任教师创业实践能力的培养。2016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实行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分配政策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允许科研人员和教师依法依规适度兼职兼薪”,由此高校应大力支持创业师资到企业中学习管理经验或实际创办企业,出台具体的激励政策支持创业师资积极创业实践,例如给予教师一定的时间(如教学时间的集中化)、空间(如创业的场所)、人员及资金等方面的支持。另外,高校在开展大学生创业教学方面,应该将慕课、微课、翻转课堂、精熟教育法等先进的教学方法和理念引入课堂教学,并鼓励学生到校内外企业开展积极的观摩和学习活动。

  从实践学习的角度讲,隐性知识更多是在“干中学”的过程中产生的。高校应通过创业实践活动,充分发挥学生参与创业实践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形成以学生为主导的创业实践链条,并积极鼓励各学生社团和企业之间建立长期稳定的联系,形成有机的动态发展模式,为学生搭建良好的创业实践学习的沟通平台,同时借鉴美国斯坦福大学和麻省理工学院的创业模式,充分发挥校友网络资源,建立校友创业者联合会或天使投资基金会等,充分利用校友资源,使高校创业者通过校友平台获得资金、场地、合作者和创业经验等全方位的资源支持,形成良性循环,打造符合我国高校特征的创业生态体系。

  (作者单位:黑龙江大学创业教育学院)

责任编辑:常畅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