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凤求凰背后的无人机新争夺
——“另类”飞机生存发展折射军种文化之争(3)
2021年05月06日 09:12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21年5月6日第2159期 作者:高元新

  近年来,无人机风头强劲。美军的无人机从最初的侦察平台向着无人空中作战的方向发展。有人预测,未来无人机将取代空军,成为今后空军的主力。在美国,对无人机争夺最为积极的不是空军和海军,而是陆军。在以往美国高技术装备经费的争夺中,陆军总是远远落后于空军和海军,美军海、空军一直在唱衰陆军,特别是在科索沃战争中,陆军成了空军和海军空中表演的看客,引发了美国陆军强烈的生存危机。

  在无人机发展过程中,军种文化同样存在着。在美国无人机中,空军的“捕食者”无人机表现出众,成为美军新的“天眼”,而且还成功地成为“海尔法”导弹发射平台。对于无人机平台,美国陆军却坚持采购“勇士”无人机。美国国防部只好令两家协调解决。美空军和陆军就“捕食者”和“勇士”无人机系统的争议,仍然不纯粹是技术之争,而是掺杂着军种文化的利益竞争。

  早在二战前,军种文化就存在于美国海军和陆军之中。人们普遍认为,军种文化是缺乏合作精神的表现,与联合作战的精神背道而驰。特别是信息联合方面,军种文化导致形成了一个个“烟囱”,相互间信息难以沟通。美军也深知军种文化的弊病,美国国会、总统和国防部都尝试过一些改进的措施。然而,由于军种文化具有深刻的历史和政治体制等多方面原因,其转变的难度极大。

  客观上看,军种文化也非一无是处,因为竞争能带来效率和生机。美国各军种争夺经费的过程推动了新技术的军事运用,带来军事技术的进步。同时,各军种利用规则打擦边球,也在无形中抹平了火力衔接的缝隙。如直升机,已经成为低空战场的主要控制者。

  “另类”飞机生存发展的命运告诉我们,即便是非主流,同样可以彰显生命的精彩。夹缝中生存很难,这种环境中发展起来的武器装备必须具有更顽强的生命力和更强大的战斗力,从而避免走上战场之前就倒在友军的“火力”之下。同时,也须警惕类似美国军种文化那样的负面影响,要借鉴“竞自由”、争生存的状态。一是避免盲从。“军需为母”,装备发展须立足未来战争之需求。当外军一种装备出现或成为主流时,必然考察其真正的原因。而装备发展要从国情出发,立足高技术战争,切忌生搬硬套,东施效颦。二是充分借鉴。武器装备的作用是人发挥出来的,在军种文化夹缝中,“疣猪”获得高寿,直升机得到了普及,无人机杀手的萌动,这些并不完全是技术因素的主导。探索背后的人文根源,比一般的参数对比,泛泛而谈似乎更有意义。

  (作者单位:陆军指挥学院)

责任编辑:张月英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