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如火如荼地推进展开,涌现出很多先进典型,取得巨大成就。但是,对照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加快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意见》的高标准要求,县级融媒体中心作为国家四级媒体融合发展布局的神经末梢,其感知还不够灵敏、反应还不够快捷、自我造血机能还不够强大。因此,我们要恪守“扎实抓好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更好引导群众,服务群众”这一开展基层媒体融合工作的初心与使命,既审时度势,乘势而上,紧跟时代潮流抢抓机遇,又守正创新,有序推进,创造性地贯彻落实关于推进媒体融合发展的大政方针和决策部署,确保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不走过场、不流于形式和不发生偏离。笔者认为,当务之急是要大力提升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治理效能。
转换思维模式
媒体融合已不单单是一个学术概念,而是事关国家政治安全、文化安全、意识形态安全的全局性举措。作为一种国家发展层面的战略设计与制度性安排,其主旨是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壮大主流舆论思想宣传,维护主流媒体的舆论主导权,具有“以用户的需求和以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需要为中心”的理念,打通信息传播生态系统“最后一公里”的针对性意义和政务性特征。
为此,我们要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闻舆论工作和媒体融合发展的重要论述,顺应党心与民心同频共振、相向而行的社会期盼,用好用足上级支持政策,提高政治站位,强化政治责任担当。深刻理解媒体发展实践及思维已经由互联网思维转换为生态思维的挑战和机遇,推进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改革与发展,加强思想宣传文化战线主阵地建设,进一步发挥主流媒体的强大作用,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为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提供强大精神力量和舆论支持。
理顺治理体制
县级融媒体中心究竟应如何运作,方能满足当地社会的需要?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从挂牌成立伊始就要从社会环境态势、媒介融合大势和政策扶持优势等方面乘势发力,强化规范运作,坚持破立并举,系统优化媒体融合过程中各流程、机构以及人才队伍的统筹和再造,按照资源集约、结构合理、差异发展、协同高效的原则,建立人岗相适、职能赋能的全新融媒体治理方式,进一步理顺管理和服务体制,激发创新创业创造活力。
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既要有问题清单,又要有其独特内涵。前者主要指信息内容、技术应用、平台终端和管理手段的共融互通等;后者主要指相较于传统媒体的传统思维、传统形态而言,在传播体系构建乃至基层文化软实力建设等方面的别样愿景。首先,媒介化社会的新闻竞争异常激烈,在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过程中要强化全媒体生态思维,构建与信息时代、网络时代和后工业化时代相适应的评价、认同与激励体系,打造一种能够对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迅即作出反馈,持续为团队成员赋能且不断激发其内驱力的新型传媒集团管理文化品牌。其次,要实现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的内容生态及其良性发展,必须进一步优化融媒体传播的载体和渠道,抓住基层媒体融合建设工作中的痛点、难点、盲点和关键点,解决县级融媒体传播有“阵”无“地”、或“叫好不叫座”等困境。
夯实治理根基
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要以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为指导,正确认识基层媒体融合改革发展所面临的契机,既抢抓机遇顺势而为,又要依规依矩、合规合矩发展,分清主流与支流,莫把开头当过头。
首先,锚定县级融媒体建设的中国语境,坚持将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战略嵌入社会现实环境,符合和谐社会发展规律的同时,还应注重与乡村振兴等国家发展战略相对接。融媒体建设话语无疑是当下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实践,扎根中国建设县级融媒体中心,必然要求具备“中国特色、中国精神、中国气质”。在这个前提下,目前国内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的话语、文本及其话语实践比较丰富,模式众多。结合各地具体实际情况,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应充分发挥优势,着眼打造品牌,吸引、动员广大媒体工作者积极参与,让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话语多样化,更加接地气,更加富有地域特色。
其次,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要注意掌握科学方法,处理好内容生产发布、人才队伍建设和传媒高科技运用之间的关系。重点关注全媒体融合下的合作与传播模式,构建县域基层新媒体矩阵传播的动力机制模型,探究县级融媒体传播生产格局中的内容创新、技术创新、产业创新、机制创新、人才创新、政策保障创新等要素如何发挥协同作用。坚持事业与产业齐头并进、相辅相成的发展方向,处理好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关系。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通过不断进行综合改革,规范有序地推进软硬件条件改善,实现在地有为,真正把握好县级融媒体守土有责的主体、主责与主业;既按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和宣传规律办事,又按媒体融合自身发展的产业规律、经济规律办事,从而正确引导舆论和服务群众,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中的物流、商品流、信息流等营商环境的优化和升级创造良好环境。
探索智能社会治理机制
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及其治理是一项综合性的系统工程。县级融媒体中心要积极探索未来智能社会的运行模式、政策举措、法规制定和标准规范等治理机制,搭建县域基层智能社会在线信息系统的典型应用场景,发现媒体融合传播给县域基层社会生态治理带来的伦理冲击、安全风险、法律规制等问题。县级融媒体中心应成为展示智慧城市、智慧乡村社会治理特征和情景的示范点和样板基地,更好地服务和引导广大人民群众。
此外,在体验经济、数字经济风行的当今时代,县级融媒体中心如果继续依赖传统媒体进行单一驱动的新闻生产,媒体运营方式将难以适应数字化社会传播的机制与规律,不仅传播效果有限,传播格局上也较难链接和嵌入广大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为此,县级融媒体中心必须尝试组建区块链新闻编辑部,实现从“云媒体”到“链媒体”全方位赋能智能社会链接,打造“新闻+政务服务商务”的全媒体传播运营模式,创新智媒时代新型主流媒体宣传和表达的方法,努力讲好当代中国县域故事,积极传播丰富多彩的中华县域文化。
(作者单位:三明学院文化传播学院)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王府井大街77号C座2-5层 邮编:10000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