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负起现代化新征程中媒体的新使命
2021年09月02日 09:01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21年9月2日第2243期 作者:栾轶玫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提到“中国式现代化”这一关键词。在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领导人峰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到,“中国共产党将团结带领中国人民深入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为人类对现代化道路的探索作出新贡献”。 “现代化道路并没有固定模式,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不能削足适履。”中国式现代化是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背景下的符合中国特色的现代化。在这一伟大进程中,媒体重任在肩,使命光荣,大有作为。

  媒体融合深化助推社会治理现代化

  在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后,要切实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更加精准地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与全过程人民民主。在这一历程中,媒体大有作为。首先,媒体担负着凝聚共识的责任。媒体可收集各方信息,做好上情下达、下情上达,引导舆论,凝聚共识。在建设中国式现代化人民共同富裕的新征程中,媒体起到社会雷达、社会动员的作用。其次,县级融媒体建设推进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实现。具体而言,“县级融媒体中心”可作为社会治理的“智能中介”,“利用媒体自身介质特征,可以在政治、经济、文化等社会各方面鼓励公民参与到社会治理中来”。县级融媒体平台既是信息平台又是公共服务平台,能更方便地聚集县域民众,促进公民主动协同,增强社会凝聚力,群策群力,共管共治,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最终促成人的全面发展与社会进步。最后,媒体推动基层政务信息数据的共建共享。《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意见》中明确提出,力争再用10年时间,基本实现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给媒介深度融合指明了新方向,作为社会治理中介的媒体可以深入且广泛地参与到社会治理中来。媒体可以实现基层数据采集、基层数据资源建设,全国的县级融媒体中心以及各级媒体的数据资源联网共享机制可以为共建全国基层治理数据库贡献力量,从而进一步推动基层政务信息数据的共建共享。此外,通过提升“政策宣传力、民情沟通力、便民服务力”等基层政务服务水平,助推基层治理现代化,促进社会其他行业的高质量发展,最终实现社会治理、国家治理的智能化、精细化、现代化。

  媒体高质量发展促进两个文明协调发展现代化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创造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许多重要特征,其中之一就是“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现代化,这要求媒体要通过自身可持续高质量发展来推动两个文明建设。

  首先,媒体深度融合实现传媒产业规模增长。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迅速兴起的传媒业对于缓解就业压力,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增加国民收入,推动其他行业发展的作用越来越大。我国传媒产业规模从2011年的7503.3亿元增长至2019年的2.6万亿元。传媒是个大市场,传媒产业是个大产业,传媒产业的规模发展可以更好地促进物质文明建设。媒体深度融合可以实现传媒产业规模增长。其一,媒体深度融合要把握科技创新机遇。以人工智能、5G、物联网、区块链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加速应用给媒体带来了新的机遇,媒体要充分利用新技术提升传播效能与舆论引导力。通过科技创新,突破传媒产业发展瓶颈。其二,媒体深度融合要创新媒介体制机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新闻宣传是否善于创新,是否能够做到常做常新,是其发展壮大、保持强大生命力的关键”,要求新闻舆论工作要“推进理念、内容、手段、体制机制等全方位创新”。媒体通过体制机制创新,推进传媒产业高速发展,从而创造更多社会财富。其三,媒体改革要注重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媒体深化改革不断创新媒介新业态以实现自身增长。此外,传媒产业还能带动区域经济发展。比如,通过直播带货引导县域经济良性发展,通过短视频传播助推城市文旅产业发展等,这些都有助于共同富裕的中国式现代化建设。

  其次,媒体供给侧改革满足人民精神新需求。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对于精神产品、文化产品有了新的需求。新时期我们面对的受众具有“价值多元、利益多元、文化多元、需求多元”的特性,这给媒体供给侧改革提出了新要求。媒介产品的供给除了要“数量上丰富、形态上多元、渠道上多触点”之外,还要注重受众的“参与需求”“体验需求”;要注重受众“自主”“自发”“自我”的个性化新需求。媒体在传播手段、方式方法上要能够推陈创新,通过提供信息服务与公共服务,调动人民参与文化产品生产与消费的积极性、主动性与创造性,不断满足人民的精神新需求。媒体供给侧改革,既要注重需求侧管理,知晓人民的精神新需求、文化新需求,又要坚持供给侧管理,发挥媒体的引领作用,提升引导能力,从而最大限度地释放双方的创造力,形成更高水平的动态平衡,促进精神文明建设。

  最后,完善传媒法规,保障媒体持续创新。媒体高质量发展的核心是“创新为要”,而要“持续创新”就需要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比如,立法保护知识产权就是保护创新,知识产权保护关系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必须更好推进知识产权保护工作。此外,将于2021年11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除了针对部分互联网企业利用个人信息进行“大数据杀熟”侵犯消费者权益给予法律禁止外,还对掌握海量用户数据的超大型互联网平台作出了应履行义务的具体规定,以此防范公民个人信息泄露。个人信息保护法是数字经济的底线,是媒体生态良性运行的保障,只有不断完善传媒法规,才能有效保障媒体的持续创新力,更好地推进智慧城市、网络强国、数字中国的中国式现代化建设。

  增强国际传播力推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中国式现代化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现代化,这要求我国的媒体要不断增强国际传播力,提升讲好中国故事的能力,让世界经由“中国故事”主动找寻“中国模式”。在建设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中,媒体既要讲好党的故事,也要讲好人民的故事;既要讲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故事,也要讲好基于“共同利益观、可持续发展观和全球治理观”的面向全球的故事;既要告诉世界一个发展不均衡的真实中国,有效化解“中国威胁论”的国际传播语境,又要传播中国式现代化为世界作出的切实贡献,通过不断深化改革给世界带来的新发展机遇。

  讲好中国故事,要向世界全面讲述“传统的”“当代的”“世界的”三个维度的中国。让世界知道发展的中国、开放的中国、为人类文明作贡献的中国,以及为推进人类命运共同体、为完善全球治理,不断贡献智慧、承担使命的中国。

  (本文系中国人民大学“双一流”建设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创新研究“新时代中国国家叙事体系的建设与传播”(MXG202015)阶段性成果)

  (作者系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

责任编辑:张月英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