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数字产业化与产业数字化协同发展
2022年01月12日 09:29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22年1月12日总第2328期 作者:李腾 孙国强

  当前,数字经济的发展正在深刻改变经济社会的运行和治理模式,数字资源的跨界流动使得基于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的数字创新成为驱动经济体系重构的关键要素。数字经济中涉及的数字化概念主要泛指先进数字技术对经济的促进作用,数字技术进步是驱动数字经济长期发展的核心动力,与产业经济结构密切相关并决定其未来竞争力。传统产业嵌入数字技术后可能导致两种变化。首先是“互补整合”,数字经济中的生产要素与非生产性增值活动联结,由此产生一批新的产业形态。其次是“优化整合”,数字经济中的生产要素流入到生产性增值活动中,变革劳动密集型生产,分解大规模流水线作业,重新定义产业规模效应,同时降低成本并提升效率,使得“微笑曲线”变浅。可见,传统产业的数字化转型与数字技术的产业化演进,是传统产业积极拥抱数字技术与数字技术落地创造价值的双向交互融合的过程。

  助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

  我国“十四五”规划强调,要加快数字化发展,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目前,数实融合已成为国家中长期发展重大战略。只有抓紧布局数字经济等新兴产业,开拓新的生产可能性边界,才能不断形成高质量发展新动能。从经济结构来看,数字产业化与产业数字化共同构成了数字经济的核心内容。从产业类别来看,数字产业化对应于数字产业,为产业数字化发展提供数字技术、产品、服务、基础设施和解决方案的产业类别;而产业数字化对应于数字融合产业,即应用数字技术与数据资源为传统产业带来产出增加和效率提升,是数字技术与传统产业融合后的产业形态。

  数字产业化与产业数字化对提高中国产业竞争力至关重要。数字产业化有利于数字技术的迭代演进与创新扩散,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动力来源;而产业数字化是数字技术促进生产力、提升要素配置效率的表现,是数字经济覆盖面与影响力的有力指标。数字产业化与产业数字化特征映射了数字经济发展质量。据统计,2020年中国数字经济规模达39.2万亿元,占GDP的比重达到38.6%。其中,数字产业化与产业数字化占GDP的比重分别为7.3%与31.2%;2021年一季度,全国数字化转型指数达307.26,同比增长207.4%。从产业网络来看,产业结构在数字经济时代的联动关系更为密切、要素流动更为复杂、技术含量要求更高。数字产业部门向传统产业部门的要素流动,成为联结数字产业化与产业数字化的重要桥梁。随着数字经济进入数据价值化、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和数字化治理的“四化”协同发展阶段,以数字技术创新为核心驱动力的数字经济体系已经超越了现有信息通信产业范畴,正在引起产业组织和社会形态的显著变迁。

  数字产业化为数字经济的基础部分。以数字技术为核心的产业形态在现有产业结构中占据着愈发重要的位置,数字产业在产业格局中异军突起。生产关系变革的背后是数字经济推动数字技术与传统产业融合的隐含机制,新一代信息技术在生产制造全过程、全产业链和产品全生命周期不断应用和渗透,生产、组织和商业模式的全方位创新需要在传统创新管理理论的基础上嵌入“数字创新”的新视角。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将数字产业与其他产业进行区分,定义包含数字驱动行业、数字中介平台等在内的六类核心数字产业。美国商务部经济分析局(BEA)将数字产业分为三类,即数字化赋能基础设施、电子商务和数字媒体。2021年6月,国家统计局正式发布《数字经济及其核心产业统计分类(2021)》,将数字经济产业划分为数字产品制造业、数字产品服务业、数字技术应用业、数字要素驱动业、数字化效率提升业5个范畴,该分类标志着中国数字化产业在我国统计层面正式确立。

  产业数字化是数字经济的延伸部分。产业数字化的客体是数字技术和数据资源,主体多是需要提升生产数量与效率的传统产业,主体利用客体对其业务进行全链条升级改造的过程即为产业数字化。以新一代信息技术、先进互联网和人工智能技术为代表的数字技术创新过程贯穿产业创新的全过程,数字技术应用有利于驱动传统产业产出增加和效率提升,赋能产业结构升级。关于数字技术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力以及贡献程度已有一定共识,数字技术对传统产业的改造愈发显著,产业数字化过程中使用的数字技术能够使得全要素生产率获得提升,通过广泛的数字化连接打破时空局限,使得相关产业的行业增加值由于数字化融合而不断增长。数字技术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由数字技术研发制造转向数字技术应用。随着数字技术沿产业网络融合渗透,技术与产业应用形成良性互动的创新发展格局。可见,在数字技术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势不可当,数字化发展驶入快车道。

  促进数字产业化与产业数字化良性互动

  数字产业化是数字技术在产业层面发展的形态,产业数字化则是数字技术扩散运用的外延表现,两者相互依存,密切相关。可以说,数字产业化与产业数字化共同开启了数字经济的时代篇章,成为技术与产业融合发展的重要范式。这就要求进一步释放数字经济活力,以数字产业化推动产业数字化,以产业数字化拉动数字产业化,促进数字产业化与产业数字化的并轨发展和良性互动。

  一是优化产业结构,提高产业数字化水平。现阶段,我国部分传统产业数字化进程较为缓慢,需要针对产业数字化薄弱环节及时调整并予以政策倾斜。全面促进传统产业与数字类资源高效整合,防范数字经济发展带来新的“产业孤岛”问题。同时,还需注意数字产业化与产业数字化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结构性矛盾,解决潜在的数字供给约束,防止造成对产业数字化供给不足,避免数字经济结构失衡。因此,在数字经济供给侧治理方面,需要发掘数字产业的供给潜能,放大数字技术变革的扩散效应,不断提升对产业数字化的辐射能力。

  二是发展数字技术,推进数字产业技术创新。数字产业中的主导部门是实现中国数字经济变革的重要源泉,通过关联以及赋能传统产业,为产业数字化发展提供动力支撑。数字技术创新正在成为推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增强中国产业竞争力的重要手段。数字技术发展与创新扩散为产业数字化发展提供支撑。因此,需要围绕产业数字化调整方向,不断推进数字产业化发展,提高关键技术的研发供给能力,加强数字技术成果的有效转化,激发释放产业数字化需求潜力,不断推进国家数字创新体系建设,带动我国全要素生产率提升。

  三是做好数字产业规划,助力数字经济发展。发展数字经济,需要做好数字产业规划,统筹数字产业发展。目前,我国多个省市或地区已经出台了相关产业政策措施。数字产业规划需要因地制宜,不能盲目雷同或者追逐技术热点。制定数字产业上位规划,需要充分考虑经济区位特点,避免浪费资源与同质竞争,通过特色数字产业集群,实现数字产业的差异化发展,引导传统产业集群开展数字化转型并给予政策支持。同时需要鼓励进行开放式探索,给下位规划留出弹性调整空间,使其能够加速数字产业与传统产业融合,从而优化数字经济结构,实现产业数字化升级。

  四是精准政策匹配,提升产业数字竞争力。跨行业门类或大类的产业更应关注产业政策兼容性问题。对数字产业化与产业数字化的政策支持要有一定主次顺序与层级递进,注意数字产业化与产业数字化的发展规律与趋势,明确产业政策着力点。对数字化活跃的产业部门给予必要的政策引导,提供良好的产业发展空间,发挥其主动性与创造性。对那些数字化相对滞后且与上下游关联度较大的产业部门,给予一定税费优惠与补贴支持,提升其数字化转型的主动性。通过精准政策匹配,增强相关产业在数字经济时代的竞争力,不断提升中国数字经济发展水平。

  (本文系山西省研究生创新项目“数字产业化与产业数字化:双向联动关系、产业网络特征与数字经济发展”(2021Y506)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山西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

责任编辑:陈静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