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考古一生相伴(五)
2022年11月04日 09:35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22年11月4日第2523期 作者:赵殿增

  情系三星堆  结缘三星堆

  我与三星堆结缘是在1980年的春天。当时,我们的考古队还叫四川省博物馆的古代史部,有20多人,实际承担着全省的考古工作任务,我和范桂杰是副主任。4月13日,我与范桂杰、胡昌钰、李昭和一起到彭县,取回刚发掘出土的一批西周窖藏铜器,包括后来被定为“国宝”即“一级甲等文物”的两件大铜罍在内的19件青铜器。高兴之余,大家决定再次到竹瓦街的发掘现场进行实地考察。午饭之后,又决定绕路去广汉月亮湾遗址看看。当时,三星堆的名声还远不如月亮湾大,因为1949年前后的几次发现和发掘都是在月亮湾。

  我们坐着北京大吉普一路问道,走到三星堆村口时,老乡问我们在找什么,我们说是找地下挖出的碎瓦片,他说这儿就有。我们走到砖厂取土的断面处一看,上百米的长断崖上包含了一米多厚的黑色文化层,其中有很多早期的文物,民工拣出来的陶器石器等,在场地中间堆了一大堆。我们一会儿就从中选出了三百多件标本,有小平底罐、高柄豆、石斧等一些大体完整的器物,放到车上。车上连下脚的地方都没有了,只好把脚放在装铜器的两个大木箱上。大家兴奋极了,说在四川做了这么多年考古,还从没看到过这么大这么好的早期遗址,若被砖厂挖掉就太可惜了,得赶快发掘。

  第二天,我们一汇报,馆长会议立即决定组织队伍进行发掘。由于我们几个人马上得去二滩水库执行文物调查等任务,就从其他工地上把曾经参加1963年月亮湾四川大学考古实习的王有鹏调回来主持发掘,后来又加入了莫洪贵、陈德安、陈显丹等同志,从此开始了三星堆遗址连续40多年的考古发掘历程。

  从1980年5月到1986年6月,三星堆遗址共进行了六次发掘。我不是三星堆的考古领队,只是作为考古队和单位负责人之一(1981年底,“省文管会办公室”与博物馆分开办公,成为独立单位,下设考古队等,负责考古与文物保护,1985年初又增挂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的牌子。1981年,我任省文管会考古队副队长,1983年任省文管会办公室副主任,兼考古队长,1985年任文管会办公室主任,考古所副所长),参与了部分组织和宣传工作,并做了些宏观研究。

  航拍引发轰动

  三星堆第一次发掘是从1980年5月至1981年5月,开始把遗址分为三期,测定年代最早到4500年前,晚到3200年前。1982年的第二次发掘,又发现了第四期文化,年代为距今3100年至2800年前后,从而确定了三星堆遗址的年代、分期和文化特征,在报告中正式提出了“三星堆文化”的命名。1984年的第三次发掘,在西泉坎找到了更多早期的文化堆积,后来被命名为“三星堆一期文化”。

  第一次发掘的高潮,是1981年5月借用空军的直升机进行航拍。当时,单位的摄影师邹德和陈湘华趴着绑在直升机下方投掷口的梯子上负责拍照,我和陈显丹在飞机上负责指示目标,以及与驾驶员联系。上去才发现,飞机飞行时我们相互说话根本听不见,就赶紧把要求写在本子上,撕下来马上递给驾驶员。飞机时起时落,几经周折,终于完成了这次中国考古史上较早的一次航拍,拍摄到了遗址和发掘区的全景照片。我们在飞机上亲眼看见了广汉周边十里八乡的数万民众涌向三星堆的壮观情景,从此之后,三星堆名声大振。

  “这才是巴蜀文化”

  1984年4月,在成都召开的第一次“全国考古发掘工作汇报会”在中国考古史上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会议制定了考古规程、证照申报、领队考核、工地检查汇报等一整套制度,确定了要努力“带着课题去发掘”的工作方针。从此,全国的考古工作开始走上了正规化的道路,促进了一系列重大成果的产生,被认为是“中国考古学黄金时代”到来的重要标志。

  在会上,我代表四川把近年来三星堆等处的考古发掘情况做了汇报。中国考古学会副理事长苏秉琦先生对三星堆的发掘特别感兴趣,要求专门去看文物标本。王幼麟副厅长和陈显丹陪同苏先生到省考古队的库房仔细研究了三星堆新发掘的文物,陈显丹做了详细的汇报,得到了充分肯定和具体指导。苏秉琦先生在大会总结发言中称,三星堆的考古材料“成系统,有特征”,并提出:“这才是巴蜀文化”,应该把它作为一个“学科生长点”,建设成考古基地,带动全四川的考古工作。三星堆考古从此成为中国考古学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根据成都会议要求,1984年至1985年我们对三星堆遗址群进行了全面调查,大体摸清了12平方公里的遗址区分布范围,发现了城墙,建立了考古工作站,又做了两次抢救性发掘。1985年夏,单位送陈德安、陈显丹到国家文物局领队培训班进行学习,通过考核获得独立领队的资格,为下一步工作打下了良好基础。

  考古“大会战”

  1986年初,四川大学的林向先生来办公室找我联系考古班学生的实习问题,希望地点能够定在三星堆。我们也正为三星堆人手不足发愁,大家又有过良好的合作经历,因而一拍即合,马上决定在三星堆合作进行一次大规模的发掘,努力摸清三星堆遗址的范围、内涵和价值,为全面保护三星堆遗址提供更加充足的依据。

  1986年3月,有30多名业务人员和上百名工人参加的考古实习和训练班隆重开学。围绕着三星堆砖厂的取土面,分三区进行全面发掘,到6月结束时,发掘面积达到1350平方米,文化层最厚处达2.5米,分为16层,年代跨度在距今4800年至2800年前,发现房址灰坑等数百个遗迹,出土数万件文物标本,取得了丰硕成果。国家文物局领导和专家组专程到工地进行检查,对发掘工作给予很高的评价,并与省、市、县领导达成了各出部分经费“拆迁砖厂,全面保护三星堆遗址”的工作方案。

  (作者单位: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

责任编辑:常畅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