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的温度
2021年03月12日 09:51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21年3月12日第2124期 作者:章铜胜
有些文字,是有温度的。而很多时候,我们总会或多或少、或者是无意识地疏忽这些文字所蕴含和传递的温度。这样的疏忽,是令人可惜和遗憾的。
春节假期后第一天走进办公室,和往年一样,先给同事们拜年,再闲话家常,本是一个好的开端。可是时间长了,便有了循例而行,敷衍一番的想法,我知道这样做有些不够真诚。今年第一天上班,正好是雨水节气,在和一位新同事聊天的时候,他翻出一张图片给我看,是雨水节气的小图,他很喜欢,便分享给我。我喜欢画面中的清新感,这比简单的新年问候要好许多。与人分享自己的所爱,是一种真诚的问候,也是我喜欢的新年问候方式。
那张图片,色调是浅浅的绿色,画面的左上方是一张新叶的特写,那是一张嫩绿的叶,刚刚张开,叶子的边缘还微微地卷着,挂在叶子上的雨滴晶莹欲滴。新叶的旁边,是墨色浓重的“雨水”两个字,是颜体字,略显粗重,但看上去竟有被雨水浸润后的湿意。画面的背景模糊朦胧,是深浅不一的绿,又像是隔窗而望的雨景,很有意味。只是看了一眼图片和湿意浓重的“雨水”二字,我忽然就觉得心里有一种春雨中的清凉和浸润之感,那是一种让人感觉分外舒适的温度,沁凉宜人。而此时,室外却阳光正好,暖意融融,雨水日,需要一种细雨滋润的清凉。
前几天,翻朋友送给我的书,看见她在扉页写下的“一心向阳,一生向暖”几个字时,我的心情如沐春阳,也随之好了起来。那几个字,是温暖的,是被暖意围裹的,如冬日暖阳,也如春日或是清晨的初阳。尤其是在早春阴郁的天气里,心情怎么也畅快不起来,就更需要用这样的文字来温暖自己。古人负暄,大概也是需要这种被温暖包裹的感觉吧。有时候,文字也可能会给我们如冬日负暄般的温暖,它是暖身暖心的。
第一次读到汪曾祺的“家人闲坐,灯火可亲”这几个字,已经是二十多年前的事了,我记不清那时的天气,但忽然就喜欢上了。汪曾祺的文字,我一直喜欢,在心情不好或是心情很好的时候,也时常会找出来再随意地翻着读一点。妻子和女儿笑话我有“汪文之癖”。大雪纷飞夜,找出汪曾祺的书,一直读下去,能感受到上了槅子的堂屋里一星灯火昏黄,家人围坐叙话时的温馨和暖意,仿佛是可以抵御严冬的寒冷的。
草长莺飞,是温暖春天的文字。而清风和凉爽这类字,大概只有到了夏天时,人们才能感受到它的凉意。看到蟹肥菊黄时,我们才会真正喜欢丰收在野的场景和秋日的凉爽宜人。平常读书时,若是注意力不能集中、专注,我喜欢打开一本书,随意地翻看,目光一扫而过,但总有一些跳动的文字,会让我心有所感,那是文字传递给我的温度。
责任编辑:宗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