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文化自强 提升中国话语权
2024年11月08日 10:43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24年11月8日第3010期 作者:本报记者 张杰 张清俐

  11月2日,以“习近平文化思想的话语创新与原理性贡献”为主题的第五届“中国话语高端论坛”在山东济南举行。与会学者围绕习近平文化思想的主要内容与科学体系、原理性成果、标识性概念和话语创新等议题展开了深入交流和研讨。

  不断增强中国话语引领力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将文化建设置于全局工作的重要位置,推动我国文化建设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山东大学党委书记任友群认为,习近平文化思想是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伟大实践中形成并不断丰富发展的,是新时代党领导文化建设实践经验的理论总结。研究阐释习近平文化思想,传承中华文脉,推动文化自强,是时代赋予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的重要使命。深入研究习近平文化思想的话语创新与原理性贡献,不仅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的重要契机,也是加快构建中国话语与中国叙事体系、促进文化交流与创新的重要实践。

  构建中国话语体系是建设文化强国的重要内容,也是中国共产党坚定文化自信的重要体现。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副校长(副院长)李毅认为,必须坚持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指引,牢牢把握“第二个结合”,做到既“陈情”也“明理”,既“文以载道”也“文以化人”,真正实现用中国话语表达出中国文化、中国力量、中国精神。在深刻把握“第二个结合”的基础上,深入认识构建中国话语体系的重要意义,拓展中国话语创新的广阔文化空间,增强中国话语的国际影响力和话语权。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在解读中国实践、构建中国话语体系上主动作为,既要坚持“立起来”,以中国话语的自立自强更好地体现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又要坚持“活起来”,打通并融汇中外具有标识性的新概念、新范畴和新表述,不断增强中国话语的引领力、凝聚力、塑造力和辐射力,为推进强国建设、实现民族复兴贡献智慧和力量。

  山东省委宣传部部长白玉刚表示,习近平文化思想立足新时代中国文化建设实践,聚焦弘扬中国精神、中国价值和中国力量,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和新论断,成为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的光辉典范,为推动文化繁荣发展、建设文化强国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和科学的行动指南。“两个结合”的哲学内核、守正创新的重要原则、问题导向的鲜明特点,使习近平文化思想具有鲜明的真理性、时代性、大众性和世界性。山东积极开展习近平文化思想研究阐释,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推动文明交流互鉴,各项工作扎实推进,为文化强国建设不断贡献力量。

  用中国理论阐释中国实践

  知识并不直接具有学科或学理上的体系性,而是通过问题意识和问题导向汇聚成体系。北京大学博雅讲席教授顾海良认为,按照问题导向,知识成为知识体系由两种基本取向驱动:一种是学术性或学理性的取向,另一种是应用性或实践性的取向。中国式现代化自主知识体系构建中的自主性,就是要求在学术命题、学术思想、学术观点、学术话语和学术方法上,在中国社会历史文化特征的基础上和知识体系的汇聚和集成上,充分体现中国特色、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

  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用中国理论阐释中国实践,用中国实践升华中国理论。山东省高校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院院长商志晓认为,中国话语表达和传播的是中国理论,而中国理论和中国话语阐释的是中国实践。中国话语、中国理论和中国实践具有统一性和一致性。中国话语是中国理论的外在呈现,中国理论是中国话语的内在精神。我们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不仅是对现实的客观的实证分析、对文本的解释、对范畴概念术语的简单转化和概念的逻辑推演,更要以当代中国的实践为现实基础,以现实问题为中心,使现实问题转化为理论问题,升华为概念范畴和系统化的理论体系。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需实现知识阐发、理念论析和价值引领三位一体,共建共融。

  讲好中国式现代化的故事,既是深化理论武装所需,也是破除国际偏见所需,对塑造良好的舆论环境具有重要意义。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李冉认为,讲好中国式现代化的故事,需要在学术创新层面建构关于中国式现代化的自主知识体系,把思想力量和学术力量汇聚起来,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持。他认为,要构建强国建设与民族复兴相统一的国家叙事,构建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叙事、世界叙事和文明叙事。

  文化主体性是内核和底色

  习近平文化思想从文化维度回应时代诉求、破解时代难题,形成了一个博大精深、体用贯通、科学严密的理论体系。如何深入领会和阐释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原理性贡献,是此次会议探讨的核心议题。

  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靳诺认为,应加强对习近平文化思想学理化、体系化的研究和阐释,进一步明确习近平文化思想在新的思想、观点、论断方面对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的丰富和发展所作的贡献,并阐释习近平文化思想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中华文脉赓续、文化强国建设等方面的重要指导意义。

  文化主体性是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内核和底色。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郭建宁表示,“第二个结合”是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核心要义、主体内容和基本方法,具有本源性和统摄性。习近平文化思想以“第二个结合”推进了思想解放,实现了理论创新和突破,文化主体性得到了强有力的确定和巩固。

  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哲学教研部副主任乔清举认为,“第二个结合”作为一次思想解放,内涵包括破除对中国历史、文化与文明的偏颇认识,破除错误的历史观、文化观和文明观,实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对接。

  论坛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基金会、山东大学联合举办,山东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承办。

责任编辑:张晶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