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溯人类思想之源 发掘人类文明传统
首届世界古典学大会在北京开幕
2024年11月08日 10:27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24年11月8日第3010期 作者:本报记者 陈雅静 刘越

  11月7日上午,北京雁栖湖国际会展中心L层大议会厅里气氛庄重热烈。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教育部、中国文化和旅游部、希腊文化部、希腊雅典科学院共同主办的首届世界古典学大会在这里隆重开幕。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希腊总统卡特里娜·萨克拉罗普卢分别向大会致贺信。

  本次大会以“古典文明与现代世界”为主题,吸引了来自世界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古典学领域专家学者、文化名家、青年代表以及部分国家驻华使节等600多人参会,旨在促进全球文化交流、推动文明互鉴,深化古典学研究。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奥德蕾·阿祖莱在书面致辞中向大会的胜利召开表示祝贺。她说,世界古典学大会为世界古典文化的交流搭建了桥梁。她提到,从《诗经》到《特洛伊史诗》,从老子的《道德经》到亚里士多德的《尼各马可伦理学》,先贤的伟大作品依然影响着我们的思维方式和情感体验。重读经典,是对认知自我的一种邀约,从孙武撰写的《孙子兵法》到希腊的德尔菲神庙镌刻的箴言都如此呼吁。孔子和苏格拉底共有的智慧将泰山之巅与雅典卫城隔空相连,而这两处先贤传道授业的场所在1987年同时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阿祖莱强调了经典作品的价值,高度肯定了中国对教科文组织的支持,并对中国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中的贡献表示感谢。

  希腊雅典科学院代表团团长西奥多罗斯·帕潘赫利斯在致辞中讨论了古典传统对现代社会的影响,以及中希两国在古典传统研究中的合作。他表示,古典传统对于当今社会的影响和塑造具有独特而非凡的意义。中国作为拥有最辉煌古典传统的国家之一,可以给古典学者一种宾至如归的感觉。中国的古典传统仍然保持着生机与活力,在现代中国受到人们的尊重和认可。他说,本次会议由中国与希腊携手共同举办,不仅是会议的一大特色,更是其非凡意义所在。实际上,无论是中国还是希腊,古典传统早已深深渗透进人们的文化观念之中,成为一股持久而强大的力量。我期望能够进一步深入理解当今中国与其辉煌的古典传统之间的紧密联系。身为雅典科学院的一员,我对受邀参与并共同筹办此次会议表示敬意。坚信本次会议将成为中希两国间一系列文化、学术及科学交流活动的良好开端,这些交流活动将在全球范围内展开,产生深远而显著的影响。

  开幕式发言环节,来自希腊、德国、俄罗斯、美国、英国、中国的六位学者围绕大会主题,进行了精彩发言。

  希腊雅典科学院文学与艺术部院士马诺利斯·科雷斯探讨了古典学的定义和扩展,以及古典学在现代教育中的重要性。他提到,古典学是人文学科中的一门学科,尤其是古典语言学,它是对希腊语和拉丁语及相应的文献和重要著作的研究。科雷斯强调,近几个世纪以来,古典学延伸的科学领域非常之广,包括碑铭学、纸草学、语言学、古代艺术史、考古学等等。这些研究对于了解中国文化至关重要。为了更好地研究中国文化,还需要对现存的所有物质证据进行系统的研究。科雷斯认为,古典学科应当在学校和大学教育中占据更大的比例,以提升年轻人的精神境界。

  德国慕尼黑大学副校长、汉学研究所所长、教授叶翰讨论了中欧古典学的合作,以及中国古典学在全球古典学中的地位。他认为,中国的古典学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我们需要基于古典学这个词,进行更加精确的定义。叶翰提到,在英国,古典学是一个领域,不仅仅是文学,还包括关于古希腊古罗马时期方方面面的研究。他强调,研究古典学,其实是研究过去欧洲社会的各个方面。叶翰还提到,中国的古典文学堪称典范,因为它对于中国语言的发展影响深远,很多的谚语都源自中国古典文献,这就是定义何为经典的主要标准。

  俄罗斯科学院哲学研究所首席研究员瓦列里·彼得罗夫讨论了古典文化周期性复兴的理论。他提到,齐林斯基提出的古典文化周期性复兴的独特理论,指出人类历史当中有三次“人”这一概念,成为时代实践伦理的主旋律。齐林斯基冀望未来的第三次古代文化复兴。彼得罗夫说,世界古典学大会重燃了人们对古典学的热情,激发了人们对古典文化复兴的热切期待和实践探索。

  美国普林斯顿大学东亚研究系亚洲研究教授柯马丁分享了在全球不同学术世界中的感悟,强调比较古典学的重要性。柯马丁长期致力于研究中国古代历史和文学,并对全球古典文学充满兴趣。他认为,中欧在古典学领域需要有更好的合作,因为中国古典学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柯马丁提到,7年前,中国人民大学古代文本文化国际研究中心在北京成立,他担任该中心主任。中心成立以来已经带了数百名博士生到中国,并且邀请了70多名来自世界各地的学者,他们大多数是第一次来到中国,研究者当中有研究古希腊、罗马、美索不达米亚、希伯来、印度、日本、埃及、波斯、埃塞俄比亚文化的,也有研究古亚美尼亚、阿拉姆语、叙利亚语、阿拉伯语、玛雅语和梵文文本的。柯马丁认为,通过了解和研究其他古代文明,不仅丰富了学者的研究,也促进了对中国和古希腊等文明独特性与共通性的深入理解。中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可以为全球古代史研究提供新的视角,促进相互理解和启发。柯马丁表示,未来将在保持专业深入研究的同时,加强与其他研究领域的交流,创建跨学科和比较研究平台,推动将中国古代文化纳入全球比较古代学范畴。

  英国剑桥大学古典学系希腊语教授蒂姆·惠特马什讨论了古希腊文化成为古典社会典范的过程。他认为,在西方世界,古希腊堪称古典的社会典范,其文学艺术和哲学自2000多年前创作以来,一直被研究和推崇。惠特马什提到,一部作品要想成为经典,不仅它本身要具有巨大的内在价值,更需要后世对其进行系统推广。如果没有古代那些具有巨大内在价值的作品受到推崇,后世文化也就无法造就经典。他强调,古典主义,实际是古希腊人自己创造的。

  中国外国文学学会古典学研究分会会长、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教授刘小枫探讨了古今之变的问题,以及古典学在现代世界中的意义。他提到,本次大会的主题“古典文明与现代世界”实际所面对的基本问题是古今有别,但是古今之变并不是现代人才有的生存感觉,而是古已有之。刘小枫强调,中国先秦哲人有“古今异俗”的说法,古希腊罗马经典作家类似的古今对比同样并不少见。古人与现代人对生活方式嬗变的思考有什么不同呢?他认为,澄清这一问题对于今天如何理解古典学至关重要。刘小枫还提到,荀子相信有永恒不变的自然正当,道是衡量古今最为正确的标准,世人如果离开正道,任由自己的内心选择行为,是祸是福那就难料了。他认为,中西方的古典学都不应是惟古之学,而应是为今之学,共同承担着连接古今、融汇古今之变的历史重任。

  在为期两天的议程中,与会学者还将围绕“古典文明的义理与精神”“经典互译与解释”“古典语文与古典学传统”“古典学与文明互鉴”“古典学与经史传统”“儒家思想与古希腊哲学的伦理对话”“古典智慧与数智时代”“古典学与人类未来” 等议题,深入交流、坦诚对话、凝聚共识,合力推动古典文明焕发新的生机活力、展现新的时代价值。

责任编辑:张晶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