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综合外媒报道 据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官网报道,该校心理学系教授扎卡里·尼尔(Zachary Neal)重新评估了社会科学领域的著名理论“弱关系的力量”。研究结果显示,在了解新信息方面,对方仅和自己有些交情,还是最亲密的朋友不太重要,重要的是能使自己接触到其他社交圈。
“弱关系的力量”理论1973年由美国社会学家马克·格兰诺维特(Mark Granovetter)提出,在之后的50余年内被大量引用。这一理论认为,泛泛之交等弱关系的价值并不低,相反,它们是发掘工作机会等新信息的非常有用的来源。从公共卫生到物理学,该理论有着广泛的应用领域。然而,尽管富有影响力,其证据支持却没那么清晰,且有一些学者对这一理论表示质疑。尼尔重新评估了“弱关系的力量”理论并提出,首先,各种理论都包含预设,预设在具体案例中不一定得到满足;其次,面对与预设不符的情况,某一理论不一定表现出稳健性。从这两个方面出发,尼尔开展了两项子研究。
第一项子研究利用大型社交网络数据资源库中的公开数据,尼尔集合了一个由56个实证社交网络构成的语料库。分析显示,平均而言,这些社交网络能够满足“弱关系的力量”理论的预设之一,即双方友谊网络的重叠度与彼此间关系的强度呈正相关;几乎满足预设之二,即强关系不是一种桥梁;不满足预设之三,即桥梁都是弱关系。这使得社交网络整体上并未满足这一理论的全部预设。在第二项子研究中,尼尔通过2500个模拟社交网络的信息扩散动态,测试了“弱关系对获取新信息非常有用”这种效用预测的稳健性。他发现,当“弱关系的力量”理论预设可以得到满足时,弱关系的确对获取新信息特别有用,从而支持该理论的有效性;当理论预设不能得到满足时,正如实证社会网络中常见的那样,弱关系的力量不太突出。在后一种情况下,新信息的获取有赖于桥接关系,并且具有高带宽的“强桥”比“弱桥”更有用。上述结果表明,“弱关系的力量”总体上是成立的,但其预测对于不满足预设的情况并不可靠。
尼尔表示,不应认为这项新研究削弱了“弱关系的力量”理论的价值。如果认为任何理论预测的实证支持都限于满足理论预设的案例,“弱关系的力量”也不例外。此外,“弱关系的力量”理论在概念和方法论层面的贡献也不应被忽视。一方面,“桥梁”这一抽象结构概念在当时主要属于图论理论家的研究领域,而“关系强度”概念则被社会学家研究。将桥梁和关系强度间的联系理论化,在不同研究领域间建立了关联,激发了此后数十年更深入的探索。另一方面,识别社交网络特别是大型网络中的桥梁在当时极富挑战性,而使用传统数据收集方法衡量关系强度相对简单。将二者间的联系理论化,识别了强度作为桥接性的一种可能(尽管不完美)代理。如今的实际情况与当年已大有不同。桥梁的概念在社会科学中广为人知并被广泛应用,直接衡量关系的桥接性也比较容易。这些变化使研究人员能够独立测量关系强度和桥接性,分别考虑其作用,获得更细致的理解。
尼尔建议,未来在“弱关系的力量”相关研究中,当观察到与该理论预测相矛盾的结果时,要验证理论预设是否被违背;此外,在探索不同类型的关系对信息扩散和其他过程的重要性时,要分别衡量关系强度和桥接性,然后分别考虑桥梁和弱关系的作用。比起与别人的连接是强是弱,更需要关注这种连接能否让人走出社交泡沫的纽带。这项研究表明,人们不必为了跟上最新的新闻和潮流而去争取拥有很多关系一般的熟人而非几位亲密朋友。相反,如果想保持消息灵通,要确保自己与各种各样的人交流,包括那些在完全不同社交圈的人。此外,无论关系是强还是弱,拥有跨越社会隔阂的桥梁都是打破两极分化和误解的一种方式,桥梁式社会关系把人们与新信息以及思考世界的新方式联系在一起。
(陈禹同/编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