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助力城市基层治理创新
2024年11月08日 10:41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24年11月8日第3010期 作者:本报记者 查建国 陈炼

  为探讨城市基层治理的成功经验,11月3日,由华东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主办的“第十五届城市社会与文化论坛暨人工智能时代的城市治理创新”在沪举行。

  人工智能推动城市治理新发展

  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推动了城市基层治理的多方面创新,使之从传统模式逐渐向智能化、精细化和公平化的方向发展。华东师范大学党委副书记曹友谊表示,城市治理创新是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提升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基石,也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人工智能等现代科技的快速发展,城市治理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有效利用人工智能等新兴科技对优化城市治理具有深远意义。

  台湾大学社会工作学系教授古允文认为,人工智能技术的嵌入不仅带动了基层教育体系的变革,还推动了治理理念的深层次创新,为基层治理模式注入智能化的基因。在智能技术的推动下,基层教育体系形成了更具适应性的教育生态,促成了教育、治理与社会发展的良性互动,为实现全方位的城市治理变革奠定了坚实的智能基础。

  城市智能适老化建设是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抓手,是宜居城市建设和社会治理提升的关键环节。香港大学社会工作及社会行政管理系教授梁祖彬表示,通过整合人工智能技术,粤港澳大湾区的适老化建设为城市基层治理注入了强劲动能。区域适老化体系构建了智能健康支持网络,实现了跨区域养老服务的无缝衔接,打破了地域限制,使资源整合和服务供给更具前瞻性,提升了治理效率与响应速度。上海纽约大学社会工作学院教授徐庆文提出,养老科技的发展已成为推动基层治理现代化的重要引擎。养老科技的深入应用使基层治理从传统被动服务转向主动感知和实时响应的新模式,提供了更科学的决策依据和全面的数据支持,推动了治理的精细化与高效化。智能适老化与基层治理的深度融合,预示着未来智能化、精准化和人性化治理模式的崛起,为城市治理现代化探索出了一条可持续发展的创新路径。

  与会学者表示,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提升了城市治理的精细化水平和响应能力,推动了治理效率的全面提升。然而,要发挥人工智能的最大价值,还需重视人文因素的引领。

  人文引领实践新篇章

  人文因素为城市治理注入深厚的伦理与情感维度,使治理决策不仅关注效率和效益,更加注重社会公平与民众福祉的实现。

  华东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院长文军提出,要不断探索城市治理创新,在实践中深刻回答由谁治理、怎么治理、治理成果由谁享有的重大问题,彰显浓厚的人民立场。人工智能的发展不仅可能引发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的重大转变,还可能对社会结构和公共服务体系产生深刻影响,学术界更需关注人工智能在城市治理创新实践中的社会文化意义。

  通过人文关怀引领AI治理,城市基层治理才能在提升效率的同时,更加深入地服务市民,推动社会的和谐与繁荣。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教授顾东辉认为,在AI技术飞速发展的背景下,强调人文关怀与社会责任尤为迫切。在城市基层治理实践中,决策者和管理者应深入思考技术的伦理维度,确保在追求技术创新的过程中保持社会的温度和伦理底线。这种微妙的平衡不仅是技术进步的必然要求,更是实现城市治理可持续与社会公正的根本前提。

  通过将人文关怀融入AI技术的研发与应用,城市治理能够更好地体现对居民需求的敏锐洞察与尊重,从而推动治理的创新与转型。上海市普陀区委社会工作部副部长鲁瑶分享了多格合一的微网治理模式和条块赋能的社区云平台案例后表示,这种以人文关怀为指引的智能基层治理模式,不仅强调治理的效率与精准度,更注重基层治理中的人文关怀与和谐有序,展现出人文与科技共融的美好图景。

  “AI技术正在以高效、精准的特点改变城市基层治理模式,但其应用不能忽视人类情感的核心地位。”华东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副院长黄晨熹认为,在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发展的过程中,重视人际关系的构建与情感交流至关重要。当人性化的关怀引领技术应用时,人工智能才能真正发挥潜力,成为提升生活质量和社会福祉的有效工具,从而实现技术与人文共同发展的美好愿景。

  与会专家提出,人文价值与AI的结合为城市基层治理实践注入了新的活力与创新动力。城市治理应把握技术变革带来的发展机遇,以系统思维推动治理模式的创新,构建适应人工智能时代需求的综合治理框架,以人工智能的强大动能助力实现更加智能、灵活和人性化的城市治理新模式。

责任编辑:张晶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