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中国古典学”走向世界
2024年09月23日 14:06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24年9月23日第2981期 作者:李发

  一般认为,对古希腊和古罗马的研究称为“古典学”。中国拥有辉煌灿烂的古代文明,理应有自己的“古典学”。从学理上探讨,“中国古典学”可以定义为对中国先秦时期的文明、文化、历史、哲学、文学、艺术、语言、文字、典章制度等进行系统研究的一门综合性学科。为避免定义过于宽泛,有必要补充三点。从研究对象来看,既要研究作为中华文明源头的先秦典籍,也要研究反映中华文明源头的考古遗迹和出土实物,包括文字材料和非文字材料。研究方法上,既要采用传统“小学”的方法,也要采用多学科交叉的方法,强调文本解读与历史背景的结合,注重实证研究与理论探索并重,力求还原古代社会的真实面貌,揭示其内在逻辑与发展规律。在与相邻学科的关系上,“中国古典学”虽然与传统“小学”相关,但已超越“小学”,还要研究“经学”和“史学”。

  “中国古典学”有理由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首先,它是一个与“西方古典学”相对应的存在。“中国古典学”研究中国先秦典籍的语言、文字、历史、文化和文明等;而“西方古典学”则研究古希腊语、古拉丁语,并对古希腊、古罗马时代典籍进行整理与研究。其次,“中国古典学”是相对整个中国历史时期而言的断代研究,立足于先秦,奠定了古代乃至当代中国的思想与文化根基。我们不主张将秦汉之后直至近代的典籍纳入研究范畴,否则就与“国学”无异,且与西方古典学的研究时期不对应。

  在全球化时代,“古典学”不应是某个地区古典文明研究的专名,而应是对世界早期文明研究的通名。涉及某个地区时,则可加上地区名,如“中国古典学”“欧洲古典学”“埃及古典学”“两河流域古典学”等。

  “中国古典学”不仅是对中国古代文明的传承与保护,更为中国现代社会的文明建设提供了重要滋养。它有助于增进我们对自身文化传统的理解和认同,促进文化创新与发展,同时在全球化背景下增强中国文化的国际影响力。“中国古典学”对世界文明的贡献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对文化传播与哲学思想的影响。该学科深入挖掘并推广了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等诸子百家的思想,这些思想不仅铸就了中华文化的基石,也对全球哲学思想界产生了深远影响。比如,儒家倡导的仁爱、礼制和中庸之道,对促进社会和谐、加强道德教育具有普遍意义;道家的自然观、无为而治与自由精神为现代人提供了自然与人的关系的新视角。

  二是对历史智慧的提炼与借鉴。通过研究先秦历史,“中国古典学”总结出丰富的历史经验与教训,为全球治理提供了宝贵的历史镜鉴。这些历史智慧涉及国家治理、社会变革和文化融合等领域的成功与失败案例,对完善和发展全球治理体系具有重要价值。

  三是对跨文化交流与理解的促进。“中国古典学”的研究与传播有助于推动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与理解,增进人们对中华文化独特魅力和精神内涵的认识,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在全球化大趋势下,要让“中国古典学”更好地走向世界,需采取多元化策略。一方面,需要加强学术研究与国际合作,通过国际学术会议、联合研究项目等途径,与世界学者共享研究成果,提升国际影响力。另一方面,要推动文化交流与传播,利用文化展览、艺术表演和学术交流等方式,向世界展现“中国古典学”的魅力,增强国际社会对中华文化的理解与认同。

  李发(中希文明互鉴中心副主任)

责任编辑:张晶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