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充分肯定了深入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成就与历史意义。当前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面对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理念为维护世界和平稳定贡献了中国方案,为促进共同发展繁荣贡献了中国力量,为破解全球治理困境贡献了中国智慧。
应对国际失序的中国方案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践行全人类共同价值,落实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体现了中国对人类社会发展的正确认知;落实三大倡议,是中国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具体安排,其中,安全是发展的前提,发展是安全的保障,文明是发展与安全的土壤,同时发展与安全又是文明演进与前行的途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需要凝聚人类不同文明的价值共识,引领各国人民的共同追求,顺应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时代潮流。
习近平主席自2013年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以来,不断丰富和发展这一理念。一方面,从伙伴关系、安全格局、发展前景、文明交流、生态体系五个方面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五位一体”总体框架和总路径;另一方面,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内涵、目标、路径作了深刻阐释。与此同时,习近平主席还在一系列国际场合创造性地提出周边命运共同体、亚太命运共同体、中非命运共同体、中拉命运共同体、中阿命运共同体、海洋命运共同体、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和核安全命运共同体等理念,从区域和领域的不同层面不断丰富和发展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思想内涵与实践路径。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是具体的、可操作的。以推动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为实现路径,以践行全人类共同价值为普遍遵循,以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为基本支撑,以落实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为战略引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秩序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体现了中国对世界和平与发展的认知和对西方价值观外交的回应。随着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一方面是全球治理体系重构和国际秩序变革,国与国之间的联系加深,国际社会的依存度越来越高;另一方面是世界经济增长动能不足,社会贫富分化严重,地区传统安全与非传统安全此消彼长,国际社会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凸显。
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强调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主张以和平发展超越冲突对抗,以共同安全取代绝对安全,以互利共赢摒弃零和博弈,以交流互鉴防止文明冲突,以绿色发展呵护地球家园;以对话解决争端,以协商化解分歧,以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反对“小院高墙”,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以尊重文明多样性防止文明冲突,以环境友好、绿色发展应对气候变化。这一理念追求的是一个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超越了不同社会制度和社会发展阶段的束缚,站在全人类整体利益的高度倡导全人类共同价值,展现了中国的世界情怀和全球视野,为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贡献了中国方案。
持续推动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中国将“参与引领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背景下,人类社会面临着治理赤字、信任赤字、和平赤字、发展赤字等多重危机,构建什么样的国际关系以实现普遍安全,建设什么样的国际社会以促进共同发展,事关人类前途命运。新时代以来,中国积极推动构建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
建设全球伙伴关系网络为当今世界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提供了新模式。中国积极发展全球伙伴关系,扩大同各国的利益交汇点,推进大国协调和合作,深化同周边国家关系,加强同发展中国家团结合作。截至目前,中国已同11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建立了不同形式的伙伴关系。
大国关系事关全球战略稳定。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强调大国协调和良性互动,致力于推动构建和平共处、总体稳定、均衡发展的大国关系格局。例如,以元首外交为引领,推动中俄新时代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全方位发展;强调中美构建不冲突不对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赢的新型大国关系;努力打造以和平、增长、改革、文明为核心的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
中国是世界上周边环境最为复杂的大国,在周边国家关系上,中国坚持亲诚惠容理念和与邻为善、以邻为伴周边外交方针,深化同周边国家友好互信和利益融合。中国践行开放的区域主义,积极参与东亚合作,推动建立中国—东盟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上海合作组织、中国—中亚峰会、澜湄次区域合作等多种机制建设日益成熟。其中,中亚成为我国周边首个战略伙伴集群。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与广大发展中国家有着共同的历史际遇,有着共同的发展诉求,面临着相似的问题与挑战。中国强调,发展中国家完全有可能走出一条适合本国国情的现代化发展道路。中国坚持深化改革开放,坚持走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成为发展中国家探索现代化发展道路的典范。中国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在区域层面建立中非合作论坛、中阿合作论坛等一系列对话机制,加大发展援助力度、加速建立经贸合作机制、促进投融资合作、深化基础设施合作、分享减贫经验,助力“全球南方”国家发展。中非命运共同体向纵深发展,中阿战略伙伴关系确立了全面合作、共同发展、面向未来的目标,中拉关系则朝着平等、互利、创新、开放、惠民的方向迅速发展,中国同太平洋岛国关系也取得突破性进展。
中国强调维护和践行多边主义。近年来,中国倡导的国际秩序观、全球治理观、安全观、发展观被越来越多的国家所接受。中国在联合国安全理事会、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贸易组织、亚太经合组织等多边机制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中国积极参加的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峰会、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金砖国家峰会等新型国际治理平台越来越受到国际社会的重视。中国主导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等推动了国际经济治理体系向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中国积极参与的金砖国家组织、上海合作组织等多边组织不断扩容。
中国提出的新型国际关系,旗帜鲜明地反对所谓“修昔底德陷阱”理论对国际关系的判断,反对恃强凌弱、丛林法则、零和博弈、保护主义、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冷战思维、单边主义等霸权霸道霸凌行径。中国强调和平共处、合作共赢,强调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负责任大国,中国坚决反对一切形式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反对把小集团的狭隘利益凌驾于全人类共同利益之上,强调走一条对话而不对抗、结伴而不结盟的国与国交往新路,坚定维护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
为人类社会提供高质量全球公共产品
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一个重要特色就是“合作共赢”。近年来,中国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致力于打造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全球公共产品和开放合作的国际合作平台。如今,已有150多个国家和30多个国际组织签署了200多份“一带一路”合作文件,拉动近万亿美元投资规模。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完善推进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机制。倡导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坚持开放、绿色、廉洁,追求高标准、惠民生、可持续目标。积极打造全球互联互通伙伴关系,对接国际上普遍认可的规则、标准和最佳实践,努力通过“一带一路”建设把世界建设成为和平、繁荣、开放、绿色、创新、文明的美丽新世界。同时,共建“一带一路”强调促进基础设施建设和互联互通,对接各国发展战略。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五个方面的合作路径,彰显了共建“一带一路”秉持的是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是开放包容的,是合作国家的大合唱,是发展战略的对接和优势互补。
面对去全球化、逆全球化的倾向以及贸易碎片化、阵营化的挑战,中国坚持经济全球化,坚定推动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新时代以来,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不断发展完善,成为习近平外交思想的重要内容,它回答了“世界怎么了、我们怎么办”的时代之问,为人类向何处去贡献了中国方案。
(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国际大变局下新型国际关系构建研究”(22AZD102)阶段性成果)
(作者系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教授)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