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非外交史上一个特殊时刻的到来
2024年09月23日 09:48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24年9月23日第2981期 作者:[肯尼亚]斯蒂芬·恩德格瓦(Stephen Ndegwa)/文 白乐/译

  9月4—6日,2024年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的召开,标志着中非关系史上一个特殊时刻的到来。在总结并巩固以往峰会成果的基础上,此次峰会反映了中国、非洲以及全球不断演变的动态与趋势,呈现出一些与历届峰会不同的新特征。因而,此次峰会被认为是一个在中非外交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继往开来的重大事件,反映了中非双边关系的深化,彰显了中国对非洲政策的长期承诺。同时,中非双方在峰会期间流露出的真挚伙伴情谊也成为各界关注的焦点。

  新时代全天候中非命运共同体

  此次峰会一个备受关注的方面是,习近平主席宣布,将中国同所有非洲建交国的双边关系提升到战略关系层面,将中非关系整体定位提升至新时代全天候中非命运共同体。这些对非政策的新表述,在非洲学术界引发了重大反响。“新时代”与“全天候”作为两大关键词,将中非命运共同体的维度加以扩大,赋予了中非命运共同体全新的生命。

  总体而言,新时代全天候中非命运共同体的提出,旨在加深中国与非洲国家发展战略的对接,尤其是在工业化、数字创新和基础设施一体化等领域。目前,非洲国家正在努力实现疫情后经济的缓慢复苏,寻求经济独立和区域一体化。在这一特殊时刻,中非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提质升级对于非洲至关重要。

  此次峰会通过宣布一揽子中非合作计划,引入了新的中非合作蓝图。这些计划覆盖的范围之广令世界瞩目,不仅凸显了对中非多领域发展议程的关注,也涉及人类未来前途走向的关键优先事项。尤其是绿色发展、能力建设、和平与安全等领域的计划,有望加快非洲融入全球价值链的进度,为非洲长期经济增长作出贡献,也将帮助非洲各国进一步响应非盟《2063年议程》。

  可以预见的是,未来中非双方将迎来更加牢固的伙伴关系,这一关系以政治互信、经济合作、彼此扶持为特征,以新时代全天候中非命运共同体为指引。当前,在霸权主义、单边主义、保护主义等层出不穷的全球挑战面前,中非之间的凝心聚力,将为双方克服重重困难、实现共同繁荣注入新动能。

  以中非现代化助力“全球南方”现代化

  此次峰会期间,习近平主席宣布,未来3年,中方愿同非方开展中非携手推进现代化十大伙伴行动。这对于推进非洲的现代化具有重大意义。“十大伙伴行动”聚焦文明互鉴、贸易繁荣、产业链合作、互联互通、发展合作、卫生健康、兴农惠民、人文交流、绿色发展和安全共筑领域,旨在推动非洲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经济多样化、贸易便利化、技术转让等。

  此次峰会传达出的另一个显著信号,是对以中非现代化助力“全球南方”现代化的强调。习近平主席强调,中非共逐现代化之梦,必将掀起全球南方现代化热潮,谱写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崭新篇章。在当今地缘政治格局日益复杂的背景下,此次峰会突出了中国和非洲在推动建立公平、正义、合理的国际秩序中的引领作用。这一作用的实现,需要双方在未来的全球治理中继续捍卫集体利益,并应对不断涌现的去全球化和贸易保护主义趋势。

  中国式现代化在南南合作的框架内进行,强调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共同利益。这种合作方式与西方现代化模式形成鲜明对比,后者有时会被视为带有强制性。作为经济增长的催化剂,中国式现代化在非洲国家产生了共鸣,更为适应非洲的实际情况。众所周知,中国式现代化的一个显著特征是对于长期战略规划的部署。例如,中国的“五年规划”为国民经济发展制定远景目标和方向。当前,非洲国家可能会因短期政策和政治变局带来的不稳定而挣扎。因此,中国模式对于稳定性和长期愿景的重视,对非洲国家颇具吸引力。中国始终能够保持一致的、持续的发展战略,专注于减贫和包容性增长,这为希望超越短视主义的非洲国家提供了一个可以参照的路线图。

  中非双方实施多种战略举措

  此次峰会提出的“十大伙伴行动”中,“贸易繁荣伙伴行动”和“互联互通伙伴行动”作为其中关键的两项内容被列出。“贸易繁荣伙伴行动”提到,中方愿主动单方面扩大市场开放,决定给予包括33个非洲国家在内的所有同中国建交的最不发达国家100%税目产品零关税待遇,成为实施这一举措的首个发展中大国和世界主要经济体,推动中国大市场成为非洲大机遇。“互联互通伙伴行动”提到,中方愿在非洲实施30个基础设施联通项目,携手推进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打造陆海联动、协同发展的中非互联互通网络。中方愿为非洲大陆自由贸易区建设提供帮助,深化物流和金融合作,助力非洲跨区域发展。

  近年来,在中非合作论坛框架下,中非双方实施了多种战略举措,如“十大合作计划”“八大行动”“九项工程”。这些计划、行动与工程,让中国在非洲基础设施建设与互联互通中发挥了出色作用,助力解决了非洲大陆面临的许多瓶颈问题。尤其是在铁路、港口和高速公路等领域,中国进行了大量投资和专业技术支持。例如,由中国企业牵头建设的蒙内铁路,即肯尼亚境内蒙巴萨至内罗毕标准轨距铁路,大大缩短了铁路旅行时间,促进了这一核心路线上的经贸往来。据估计,蒙内铁路为当地创造了数千个就业机会。在今天,这一铁路干线继续作为肯尼亚经济的重要支柱,推动着肯尼亚国民经济的发展。

  同样,亚吉铁路,即埃塞俄比亚至吉布提标准轨距铁路,作为落实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以及中非合作论坛约翰内斯堡峰会“十大合作计划”的早期项目,成为东非地区首条标准轨距电气化铁路,大大增强了区域连通性,提高了货物运输效率,使得货物能够更快速、高效地运送到目标港口与城市。这些基础设施项目在建设期间以及后期,为当地民众创造了就业机会。

  在改善贸易关系方面,中国向更多的非洲国家出口了商品,向最不发达非洲国家的多种商品提供免税准入,中国农产品也进一步向非洲国家敞开了市场。此外,中国还在非洲各地投资了多个经济特区,这些经济特区通过提供税收优惠,吸引了大量外国投资,促进了非洲当地产业发展,其中埃塞俄比亚的东方工业园、赞比亚—中国经济贸易合作区,均在创建制造业中心、促进技术转移方面表现优异。中国本土以出口为导向的经济特区,也为希望融入全球市场的非洲国家提供了模板。例如,埃塞俄比亚在中国的启发下,已经建立了独具特色的经济特区。

  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

  近年来,中国广泛参与了非洲人道主义援助和民间交流,并发起了“健康丝绸之路”倡议。该倡议下开展的全球公共卫生合作,有效帮助了非洲及其他地区的国家抗击流行病。数十年来,中国医疗队被频繁派往非洲国家,大幅改善了非洲医疗基础设施。尤其是在新冠疫情期间,中国向非洲国家提供了大量援助。

  长期以来,中国将非洲视为老朋友,并以真诚的态度支持其发展。20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在非洲国家争取摆脱殖民统治的斗争中,中国积极支持非洲解放运动,并提供了物质支持。这种团结的渊源为双方深厚的政治信任奠定了基础,这种信任延续至今。中国的外交政策强调不干涉他国内政,这与许多非洲国家的理念相符。与西方模式向外部强加其标准化的发展路径不同,中国发展之路更为灵活,因此能更好地适应非洲当地条件。非洲国家赞赏这种灵活性,因为它允许非洲国家根据自身背景和面临的挑战调整国家政策。这种对主权的尊重是中国模式被认为具有吸引力的主要原因之一。

  今天,中国与非洲共同构成了一股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的强大力量。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非洲作为发展中国家最为集中的大陆,在国际事务中拥有许多共同利益。在多种全球机制中,中国一直是非洲发展的坚定倡导者。中国不仅支持非洲国家在与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国际机构的谈判中获得更好条件,也为联合国在非洲的维和行动作出了突出贡献,并为非洲安全部队提供了培训和后勤支持。在金砖国家、联合国等全球机制中,中非双方通常保持一致立场。这种立场增强了“全球南方”在应对气候变化、和平与安全、可持续发展等全球性挑战中的声音。相信在未来,随着中非合作论坛带来的更多合作契机,中非穿越时空、跨越山海的真挚情谊将更为浓厚。

  (作者系肯尼亚智库南南对话执行主任)

责任编辑:张晶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