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实推进河南兴文化工程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贡献力量
2023年12月04日 10:48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23年12月4日第2786期 作者:本报记者 刘远舰

  金秋十月,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正式提出习近平文化思想,为做好新时代新征程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和科学行动指南。

  作为文化大省、文物大省和考古大省,河南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重要指示和视察河南重要讲话精神,以河南兴文化工程为抓手,充分发挥历史文化资源优势,在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中展现河南担当。

  提高站位 躬身入局坚定扛稳新时代文化使命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深入挖掘黄河文化蕴含的时代价值,讲好“黄河故事”,延续历史文脉,坚定文化自信,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精神力量。

  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平性,中华文明的五个突出特性在中原大地有着深刻而集中的体现。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深入推进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河南优势独特、责无旁贷。

  聚焦首要谋划——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对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把文化建设提升到一个新的历史高度。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新征程上,习近平总书记以坚定的文化自觉、宏阔的历史视野、深远的战略考量,就文化建设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引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推动中华文脉绵延繁盛、中华文明历久弥新。

  2021年10月,河南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提出要加快建设文化强省,把实施文旅文创融合战略作为“十大战略”之一。省委书记楼阳生提出,要塑造“行走河南·读懂中国”品牌体系,把文旅文创产业培养成支柱产业。

  河南省委宣传部牢记“国之大者”,于2022年4月印发《河南兴文化工程文化研究计划实施方案》,标志着河南兴文化工程全面布局,势在以文化铸魂凝聚奋进伟力,用璀璨文化之光照亮现代化河南建设之路。

  高质高效推动——

  河南省委常委、宣传部长王战营亲自谋划,多次召开部务会进行研究部署、组织召开全省宣传思想文化系统专题会议进行研讨,深入省属高校、科研机构、考古现场等实地调研,对河南兴文化工程提出要求、进行指导。

  把河南兴文化工程文化研究工作纳入《河南省“十四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河南省“十四五”时期哲学社会科学发展规划》,明确总体要求、主要任务和组织机构、运作方式,制定路线图,跑出加速度;印发《2023年度河南兴文化工程实施方案》,做到远景目标与阶段安排有机统一、总体部署与具体项目紧密结合。

  这一切,既是河南宣传思想文化战线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具体实践,也是按照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深入实施文旅文创融合战略的实际行动;既是落实“两个结合”重大要求的重要举措,也是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推进文化强省建设的重要抓手,推动河南兴文化工程成为系统研究河南历史文化和当代发展的里程碑式文化工程。

  举精神之旗、立精神之柱、铸文化之魂,河南兴文化工程得到中宣部领导的肯定和支持,受到全省社科界的高度评价。

  科学统筹 汇聚合力推动河南兴文化工程扎实开展

  纲举目张,执本末从。河南兴文化工程设计之初,便定位为一项系统工程,其主要内容包含文化研究计划、出版传播计划、中华文明探源研究计划、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计划、文物活化利用计划等。

  河南省委宣传部社科工作中心先期组织实施文化研究计划,旨在通过全面系统梳理深入挖掘中原文化、黄河文化的历史文脉、文化底蕴,充分发挥其在阐释、传承、教育、传播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方面的“根”与“魂”作用,推出系列文化研究成果。主要设立河南当代发展研究、河南历史文化专题研究、河南重要历史名人研究、河南重要历史事件研究、河南重要历史文化遗存研究、河南重要历史文献典籍研究六大板块,以历史时间线索为主轴,对河南不同历史时期的重要人物、重要事件、重要遗存、重要典籍进行全面梳理和深入研究,充分挖掘其深刻内涵和当代意义。

  把握导向,紧扣主题——

  站在中华文明的高度思考中原文化,以全新的眼光审视作为现代化总体布局重要组成部分的文化发展以及文化的力量,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更好地服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

  通盘规划,系统推进——

  坚持系统性、整体性、可接续性,统一规划、整体运作、统一管理,注重项目设计和论证,分领域、分专题开展研究,持续推出高质量河南历史文化研究成果,为宣传研究阐释习近平文化思想作出河南贡献。

  立足现实,放眼未来——

  充分利用和发挥河南厚重文化的独特优势,从历史、现实与未来相统一的高度,深入研究现代化河南建设中的重大理论、现实课题,全面系统梳理河南文化脉络,全面展示河南对中华文明、世界文明的重大贡献。

  整合资源,创新体制——

  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发挥省内高校、科研单位、工作部门、社会团体的研究基础、研究特色和研究力量作用,利用省内外学者智力资源,坚持“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坚持以改革思维推进开放式研究,培育学术研究协同创新平台、专业特色智库平台,建立更符合社会科学发展规律的科研管理体制、工作机制和人才运作机制。

  洛阳市成立兴文化工程文化研究计划指导委员会和专家委员会,推动兴文化工程落实落地;安阳市突出殷商文化、甲骨文化等本土优秀传统文化和“红旗渠精神”研究,发布社科规划项目指南;周口市成立文化文艺文创资源梳理专班,加强对周口主要文化谱系、重要历史人物、重要历史事件和重要历史遗存的系统梳理研究;郑州市组织实施“中华文明探源工程——中原与海岱地区文明进程研究”“考古中国·中原地区文明化进程研究”重大项目,努力打造考古学研究的“郑州品牌”;南阳市组织召开首届中国(南阳)商圣范蠡经济文化研讨会,设立张仲景医药文化节、仲景论坛,持续叫响名人品牌。河南省社科联、社科院、高校等社科研究机构着力打造“两个结合”研究品牌、分时期历史文化研究品牌。

  锻造精品,打造队伍——

  坚持尊重学术规律,坚持守正创新,强化精品锻造。研究者潜心研究,勇于创新,打造可接续传承研究团队;评审者严格把关,敢于批评;管理者规范制度,周到服务,坚守可接续研究管理原则;研究成果既要有学术权威性,又要有可读性、应用性,经得住历史和全社会的检验,传承文明、资政育人。

  目标清晰,硕果初结——

  河南兴文化工程文化研究计划第一期目标是,“十四五”时期,陆续推出系列文化研究成果,将工程打造成为梳理河南历史文脉的重要载体,推进河南文化强省建设的响亮品牌,努力构建河南文化研究新高地。研究成果表现形式主要为专著、系列丛书、咨政报告,以及有利于传播的通俗学术读物、学术论文等。

  通过文化研究计划的逐步实施,推出一批具有重大学术影响力和良好社会效益的学术成果,培育一批高水平河南文化学术名家、学科骨干和研究团队,着力构建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进一步推动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

  实施一年多来,河南兴文化工程共设立文化研究专项605项,取得实质性进展和阶段性成果。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党报党刊和重要学术期刊发表《中华文明形成中的中原贡献》《中原文明——中华文明的重要根脉》《河南在中华文明起源发展中的历史地位和重要贡献》等理论文章230余篇。

  出版《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河南实践》系列丛书、《中华文明探源论丛》等图书35部,以及《中华文脉——从中原到中国》丛书21种、黄河文化系列丛书20辑、《中原文化通史》8卷;完成“寻根河南·读懂中国”系列丛书、“中华源·河南故事”中外文系列丛书等书稿。

  2022年组织《万年文化史的河南探索研究》《河南史前文化格局与地位研究》等304项文化研究专项课题。“习近平用典中的河南元素”“大中小学教材中的河南故事”两个重大委托项目通过鉴定验收,配合书香河南首届全民阅读大会录制的访谈推介视频,全网话题、视频阅读量达8000多万。

  2023年文化研究专项细化为重大项目研究,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河南根源性文化研究,河南地域性文化、特色文化研究,河南红色文化研究,具有抢救性、填补空白性特征的项目研究等6个系列,141个单位参与申报,申报数量同比增长73%。

  先后组织召开中国红色文化传承与创新发展全国学术研讨会、中国河洛文化研讨会、黄河文化研讨会等活动,举行河南文物保护利用宣传项目推介、河南文物考古研学发展联盟成立仪式和商文化研究中心揭牌仪式,举办世界古都论坛暨亚洲文化遗产保护行动青年论坛和“中国考古·郑州论坛”等考古工作交流活动。央视播出《中国考古大会》专题节目《探秘二里头遗址——最早的王朝》,掀起一股强劲的夏文化热;河南卫视的中国传统节日系列持续火爆出圈;“考古周口”电视文化访谈节目的点击量突破4亿人次。

  河南始终把兴文化工程作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具体实践,推动各项工作有序开展。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河南将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指引,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坚定扛起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脚踏实地,奋发有为,持续深化河南兴文化工程,用璀璨文化之光照亮现代化河南建设之路,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作出河南贡献。

责任编辑:张晶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