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从把握人类历史发展规律、推动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高度,提出了“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重大论断。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大变局和文明的重要论述,中国社会科学院于2022年8月26—27日在京举办“学术中国·2022”国际高峰论坛,聚焦“大变局中的文明:中国与世界”这一主题,邀集海内外著名专家学者从多学科、多维度、多层面揭示中华文明的独特贡献和时代价值,思考人类文明发展趋势,探讨中华文明与世界各国文明的交流互鉴,助推中华文明的复兴和世界文明的发展。
“学术中国”国际高峰论坛又称“百人论坛”,邀请我国哲学社会科学领域的顶尖专家和国际著名学者共100位,定期围绕一个主题持续举办,全方位展现“学术中的中国”、“理论中的中国”、“哲学社会科学中的中国”,旨在打造世界上有重要影响力的学术论坛品牌,使之成为繁荣中国学术、发展中国理论、传播中国思想的重要平台。
首届“学术中国”国际高峰论坛于2021年10月14—15日举办,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宣部部长黄坤明同志出席开幕式并发表主旨演讲。首届论坛主题为“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向世界展现了新时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新作为新气象,在海内外学术界引起强烈反响。
日程
2022年8月26日 星期五
09:00 ~ 11:00 开幕式
中国国家博物馆白玉厅
14:00 ~ 16:30 平行分论坛第一场研讨
马克思主义理论、哲学论坛
文学、历史学论坛
经济学、社会学论坛
法学、新闻传播学论坛
政治学/公共管理学、国际关系学论坛
16:45 ~ 19:00 平行分论坛第二场研讨
马克思主义理论、哲学论坛
文学、历史学论坛
经济学、社会学论坛
法学、新闻传播学论坛
政治学/公共管理学、国际关系学论坛
2022年8月27日 星期六
08:30 ~ 11:00 平行分论坛第三场研讨
马克思主义理论、哲学论坛
文学、历史学论坛
经济学、社会学论坛
法学、新闻传播学论坛
政治学/公共管理学、国际关系学论坛
11:00 ~ 12:00 闭幕式
与会专家代表名录
第一组 马克思主义理论、哲学
中国学者(按姓氏笔画为序):
丰子义 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
刘建军 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孙向晨 复旦大学哲学学院院长/教授
孙利天 吉林大学哲学基础理论研究中心教授
杨耕 北京师范大学哲学学院教授
杨国荣 华东师范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院长/教授
李景源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哲学研究所研究员
吴根友 武汉大学文明对话高等研究院院长/教授
吴晓明 复旦大学哲学学院教授
辛向阳 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党委书记/研究员
张志强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所长/研究员
唐文明 清华大学人文学院哲学系主任/教授
韩庆祥 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外国学者:
安乐哲(Roger T. Ames)
美国夏威夷大学哲学系荣休教授、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
波多·洪姆巴赫(Bodo Hombach)
德国波恩应用政治研究院院长、德国联邦特别事务部原部长
戴维·麦克莱伦(David Mclellan)
英国肯特大学政治理论荣休教授
梅谦立(Thierry Meynard)
中山大学哲学系教授
大村泉(Izumi Omura)
日本东北大学荣休教授
鲁道夫·沙尔平(Rudolf Albert Scharping)
德国前国防部长、德国社会民主党前主席
列席青年学者:
刘梁剑 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主任/教授
孙乐强 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
郗戈 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教授
程乐松 北京大学哲学系副主任/教授
第二组 文学、历史学
中国学者(按姓氏笔画为序):
丁帆 南京大学中国新文学研究中心主任/教授
王晖 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中国先秦史学会副理事长
方维规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
朱凤瀚 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授
刘庆柱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考古研究所研究员
江林昌 山东大学中外古典文明研究中心主任/教授
李禹阶 重庆师范大学原副校长、党委副书记/教授
张江 中国社会科学院原副院长/教授
张政文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党委常务副书记、校长/教授
陈众议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外国文学研究所研究员
赵汀阳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哲学研究所研究员
韩建业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
谭桂林 湖南大学文学院教授
霍巍 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四川大学博物馆馆长
外国学者:
迪米特里·邦达连科(Dmitri M. Bondarenko)
俄罗斯科学院非洲研究所副主任、教授
沃尔夫冈·顾彬(Wolfgang Kubin)
德国波恩大学终身教授、汕头大学讲席教授
朱利安·库尼(Julian Kunnie)
美国亚利桑那大学教授
斯文德·埃里克·拉森(Svend Erik Larsen)
欧洲科学院原副院长、丹麦奥胡斯大学荣休教授
郭静云(Olga Rapoport)
以色列学者,台湾中正大学历史系教授
约翰·斯道雷(John Storey)
英国桑德兰大学媒介与文化研究中心荣休教授
列席青年学者:
刘阳 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
李章斌 南京大学文学院教授
孟钟捷 华东师范大学社会主义历史与文献研究院院长/教授
姜萌 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副院长/教授
第三组 经济学、社会学
中国学者(按姓氏笔画为序):
王宁 中山大学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教授
冯仕政 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院长/教授
刘伟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
刘世锦 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教授
李稻葵 清华大学中国经济思想与实践研究院院长/教授
周文 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国化研究中心主任/特聘教授
周晓虹 南京大学文科资深教授
郑新业 中国人民大学应用经济学院院长/教授
洪银兴 南京大学原党委书记/资深教授
黄平 香港中国学术研究院常务副院长/研究员
麻国庆 中央民族大学副校长/教授
渠敬东 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
景天魁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
裴长洪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
外国学者:
埃里克·伯格洛夫(Erik Berglof)
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首席经济学家
雅克·戈迈耶(Jacques Commaille)
法国政治社会科学研究所高级研究员,巴黎萨克雷高等师范学院
荣休教授,斯坦顿韦勒法律与社会导师奖冠军获得者
罗萨里奥·圣·加德亚·杜阿尔特(Rosario Santa Gadea Duarte)
秘鲁太平洋大学中国与亚太研究中心主任、教授
艾伦·麦克法兰(Alan Macfarlane)
英国国家学术院院士、剑桥大学国王学院终身院士、
剑桥大学人类学荣休教授
吉姆·奥尼尔(Jim O’Neill)
英国皇家国际问题研究所高级顾问、原主席,原英国财政部商务大臣
恩里克·杜塞尔·彼得斯(Enrique Dussel Peters)
墨西哥国立自治大学中墨研究中心主任、教授
劳伦斯·罗兰-伯格(Laurence Roulleau-Berger)
法国里昂高等师范学校教授,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一级研究主任、
“中欧后西方社会学”国际联合实验室法方主任
波特伦·谢弗德(Bertram Schefold)
德国法兰克福大学经济学院高级教授、欧洲经济思想史协会荣誉主席
列席青年学者:
杨典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
杨志勇 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副院长/研究员
黄阳华 中国人民大学应用经济学院教授
黄晓春 上海大学社会学院院长/教授
第四组 法学、新闻传播学
中国学者(按姓氏笔画为序):
王锡锌 北京大学法治与发展研究院执行院长/教授
付子堂 西南政法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教授
刘海龙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
孙玮 复旦大学信息与传播研究中心主任、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教授
李林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法学研究所研究员
吴飞 浙江大学人文学部副主任、特聘教授
何勤华 华东政法大学原校长/教授
陈卫东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中国刑事诉讼法学研究会常务副会长
陈昌凤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
周光权 清华大学法学院教授、第十三届全国人大宪法和法律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清华大学中国司法研究中心主任
胡正荣 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所长/教授
胡翼青 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高级研究院副院长/教授
唐海江 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教授
黄进 中国政法大学原校长、中国政法大学全面依法治国研究院教授、中国国际法学会会长
蔡立东 吉林大学副校长/教授
外国学者:
奥利维耶罗·迪利贝托(Oliviero Diliberto)
罗马第一大学法学院院长、罗马法教授,中意法学研究中心主任
沃尔夫冈·恩斯特(Wolfgang Ernst)
德国柏林洪堡大学音乐学与媒体研究所教授
保罗·杰尔包多(Paolo Gerbaudo)
伦敦国王学院数字文化研究中心主任、欧盟玛丽·居里学者
斯科特·麦夸尔(Scott McQuire)
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文化与传播学院媒体与传播学教授
高见泽磨(Osamu Takamizawa)
日本东京大学东洋文化研究所教授
胜雅律(Harro von Senger)
德国弗莱堡大学汉学终身教授
列席青年学者:
陈柏峰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院院长/教授
涂凌波 中国传媒大学电视学院广播电视学系主任/教授
常江 深圳大学传播学院特聘教授
翟国强 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法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
第五组 政治学/公共管理学、国际关系学
中国学者(按姓氏笔画为序):
王春法 中国国家博物馆馆长/研究员
刘德斌 吉林大学国际关系研究所所长/教授
苏长和 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院长/教授
何艳玲 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
张宇燕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所长、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国际政治经济学院院长/学部委员
张树华 中国社会科学院政治学研究所所长、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政府管理学院院长/研究员
郇庆治 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周弘 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研究学部主任/学部委员
郑永年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前海国际事务研究院院长/教授
秦亚青 外交学院原院长、山东大学讲席教授
徐勇 华中师范大学政治学部部长/教授
唐士其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院长、
北京大学东西方文化研究中心主任/教授
外国学者:
海孟德·阿德拉卡(Hemant Adlakha)
印度尼赫鲁大学教授、印度中国研究所副主席、荣誉研究员
巴里·布赞(Barry Buzan)
伦敦政治经济学院国际关系荣休教授
鸠山由纪夫(Yukio Hatoyama)
日本前首相、武汉大学名誉教授
约翰·基恩(John Keane)
澳大利亚悉尼大学政治学教授
马克林(Colin Mackerras)
澳大利亚人文科学学院院士、 澳大利亚格里菲斯大学荣休教授
克里斯·罗利(Chris Rowley)
牛津大学凯洛格学院访问研究员、
英国伦敦大学城市学院贝叶斯商学院荣休教授
列席青年学者:
包刚升 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教授
张云 暨南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华人华侨研究院教授、
暨南大学东南亚研究所所长
高奇琦 华东政法大学政治学研究院院长/教授
平行分论坛议程
一、马克思主义理论、哲学论坛
第一场研讨
主持人:杨 耕
专家发言
吴晓明 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时代任务
孙利天 从文明或文化的观点看:多元哲学与生活世界的互变
辛向阳 中国文明强国建设的意蕴
刘建军 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
韩庆祥 帝国文明异化为国家间野蛮的逻辑
李景源 唯物史观与文明建构:邓小平理论的起源
戴维·麦克莱伦(David McLellan)
马克思的共产主义概念及其对不同文明未来的影响
大村泉(Izumi Omura)
唯物史观形成伊始的基本特征
评议人:丰子义
第二场研讨
主持人:刘建军
专家发言
杨耕 中国式现代化与文明的新形态
丰子义 人类文明形态的深刻变革
杨国荣 世界哲学视域中的中国哲学
孙向晨 作为一种文明论范畴的“家”
郗戈 “驾驭资本”问题与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理论思考
孙乐强 哲学视域中的人类文明新形态及其特质
波多·洪姆巴赫(Bodo Hombach)
大变局时代的国际合作
评议人:吴晓明
第三场研讨
主持人:韩庆祥
专家发言
张志强 大变局与新文明——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文明内涵
程乐松 述作之间:从哲学史出发的中国哲学
吴根友 多样性文明与交流互鉴问题的汉语哲学透视
唐文明 儒家文明的复兴与哲学的意义
刘梁剑 人类文明变局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
安乐哲(Roger T. Ames)
儒家思想及其世界意义
梅谦立(Thierry Meynard)
在文明交流互鉴中推动共赢发展
鲁道夫·沙尔平(Rudolf Albert Scharping)
德中合作共创美好未来
评议人:孙向晨
二、文学、历史学论坛
第一场研讨
主持人:张 江
专家发言
张政文 百年变局中的反思:
文明与文化的冲突、超越及中国方案
韩建业 论五帝时代
方维规 “文明”概念与“现代性”
刘庆柱 中华五千年文明“不断裂”与“有容乃大”的考古学阐释
陈众议 文学是发展的加法
王晖 传说中的祖先神还是神话中的神灵:论中西上古史起源的背景
郭静云(Olga Rapoport)
文明起源乃是基于协作
沃尔夫冈·顾彬(Wolfgang Kubin)
对话的必要性
评议人:谭桂林 李禹阶
第二场研讨
主持人:韩建业
专家发言
赵汀阳 存在论事件:一种历史观
谭桂林 现代中国佛教文化思想中的东西之辨
李禹阶 文化认同与世界大变局中的中国文明
丁帆 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创作原则在中国阐释的演变
霍巍 丝绸之路在青藏高原的延伸
斯文德·埃里克·拉森(Svend Erik Larsen)
生活在一个多极世界
约翰·斯道雷(John Storey)
作为社会学重要概念的消费
评议人:张政文 江林昌
第三场研讨
主持人:陈众议
专家发言
朱凤瀚 中西早期文明交流的欧亚草原通道
江林昌 中华文明的转型创新与中国古典学的重建
姜萌 “古音辨”与中国学术史上的1923年
孟钟捷 大变局下历史阐释的公共性塑造:以科泽勒克的“鞍型期”理论为范例的探讨
李章斌 在世界之中的“中国现代诗律学”:比较诗学视野的反思
刘阳 大变局中的事件思维:西学理路与中国发生
迪米特里·邦达连科(Dmitri M. Bondarenko)
深层变化中的国家构建——三个后殖民非洲国家的比较研究
朱利安·库尼(Julian Kunnie)
古代文明、当代中国与对全球化西方化的资本主义和帝国主义的抵制
评议人:韩建业 方维规
三、经济学、社会学论坛
第一场研讨
主持人:裴长洪
专家发言
洪银兴 新发展阶段经济发展道路的守正创新
刘世锦 人口集聚、结构性潜能与潜在增长率
刘伟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民族性与世界性
郑新业 中国式大推动——摆脱贫困的中国方案
周文 中国奇迹何以发生:基于政治经济学阐释框架
杨志勇 理解中国现代化:国家财富管理视角
埃里克·伯格洛夫(Erik Berglof)
全球价值链: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杠杆
波特伦·谢弗德(Bertram Schefold)
欧洲和中国的信贷经济思想史之比较
评议人:杨志勇
第二场研讨
主持人:周晓虹
专家发言
景天魁 “天下群”与人类道义秩序
黄平 文化多样性与文明互鉴:
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深层逻辑
麻国庆 社会中的共同体:以海上丝绸之路的文明互鉴为中心
渠敬东 从文明比较看中国社会的双轨制
王宁 文明评价与消费行为——全球化与中国消费文化的变迁
周晓虹 中国社会学的重建与改革开放的话语叙事——以40位社会学家的生命历程为例
艾伦·麦克法兰(Alan Macfarlane)
理解四种文明:中国、日本、欧洲与盎格鲁文化圈
雅克·戈迈耶(Jacques Commaille)
不确定性在知识体系与西方政治调控体制之间的系统效应
评议人:杨 典
第三场研讨
主持人:麻国庆
专家发言
裴长洪 人类文明多样性与中国式现代化文明新形态
冯仕政 共同富裕与国家治理:从经济政策、公共政策到社会政策
杨典 现代化类型学、阶段论与中国式现代化——兼论中国现代化对西方现代文明困境的超越
黄晓春 治理现代化的中国模式及其文明意涵
黄阳华 世界数字化时代视野下的中国高质量发展
罗萨里奥·圣·加德亚·杜阿尔特(Rosario Santa Gadea Duarte)
全球经济发展的贡献者:拉美视角下的中国发展经验及“一带一路”倡议潜在作用
恩里克·杜塞尔·彼得斯(Enrique Dussel Peters)
高质量发展与合作:以21世纪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区为例
劳伦斯·罗兰-伯格(Laurence Roulleau-Berger)
走向后西方理论:中国与跨国主义
评议人:郑新业 王宁
四、法学、新闻传播学论坛
第一场研讨
主持人:周光权
专家发言
何勤华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考
黄进 大变局下的国际法与国际法治
陈卫东 中国刑事司法治理的传统架构与现代化进路
孙玮 媒介观变迁:数字时代的中国与世界
吴飞 数字公共领域的结构再转型
保罗·杰尔包多(Paolo Gerbaudo)
单极全球化后的全球政治——独立自主与相互依存间的中国与世界
奥利维耶罗·迪利贝托(Oliviero Diliberto)
“一带一路”倡议与法治道路
评议人:蔡立东 刘海龙
第二场研讨
主持人:陈卫东
专家发言
周光权 刑事领域的宪法判断与刑法制度文明
蔡立东 论中国式物权制度的创新性发展
王锡锌 “数治”与“法治”:数字化法治政府建设的一个分析框架
陈昌凤 算法中介:智能时代人类的交往机制探析
胡翼青 媒介本体论视野中的传播哲学:基于全球互联网基础设施化
刘海龙 新传播研究与媒介观念的转型
胜雅律(Harro von Senger)
论瑞士的《2021—2024年中国战略》
沃尔夫冈·恩斯特(Wolfgang Ernst)
是否存在一条独特的中国技术之路?
评议人:黄进 吴飞
第三场研讨
主持人:陈昌凤
专家发言
李林 建构现代化中华法治文明新形态
付子堂 世界法治文明的中国贡献:机制创新、文本创新、话语创新、结构创新
翟国强 中国共产党依宪执政的历史逻辑
陈柏峰 基层执法能力建设的中国经验——以第三世界国家为参照
涂凌波 在媒介之中:数字时代的世界交往与文明交流
胡正荣 构建基于全球传播生态的新时代中国国际传播体系
唐海江 西学报章化:媒介视野下近代中国的知识转型
常江 数字时代新闻学的全球脉络与中国范式
高见泽磨(Osamu Takamizawa)
法的转型:中国法在周边国的定位——日本为例
斯科特·麦夸尔(Scott McQuire)
超越智慧城市:沟通性城市与都市社会生活
评议人:王锡锌 胡翼青
五、政治学/公共管理学、国际关系学论坛
第一场研讨
主持人:周弘
专家发言
王春法 在变局中思考世界与中国
秦亚青 交互涵化:多元文明与人类共同知识
唐士其 本质主义的思想与非本质主义的思想
刘德斌 超越东西方:百年变局与文明重塑
包刚升 理解大国转型:国内政治与国际政治的双重视角
张云 “后帝国”的区域治理:区域大国的族群政策——与周边关系互动研究
巴里·布赞(Barry Buzan)
现代性转折点上的文明与人类
评议人:苏长和
第二场研讨
主持人:刘德斌
专家发言
苏长和 国家共生:寻求一种新的国际政治文明
徐 勇 中国何以持久:单一制国家结构的新形态
张树华 中国之治的价值蕴含与世界贡献
何艳玲 双重回应:实现“统筹兼顾”的中国治理方法论
郑永年 如何构建知识强国
约翰·基恩(John Keane)
现代性与专业知识——西方视角
评议人:秦亚青
第三场研讨
主持人:徐勇
专家发言
张宇燕 全球经济治理的逻辑
周弘 从ODA到TOSSD:国际发展援助统计方法的变革
郇庆治 后疫情时代的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变与不变
高奇琦 智能革命与共同富裕:从马克思出发的思考
海孟德·阿德拉卡(Hemant Adlakha)
在恐华与中国热之间
克里斯·罗利(Chris Rowley)
不确定时代与批判性思维的必要性
评议人:何艳玲
闭幕式
主持人: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副总编辑李红岩
一、各分论坛代表发言
1. 马克思主义理论、哲学论坛代表发言
2. 文学、历史学论坛代表发言
3. 经济学、社会学论坛代表发言
4. 法学、新闻传播学论坛代表发言
5. 政治学/公共管理学、国际关系学论坛代表发言
二、中国社会科学院副秘书长、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总编辑方军致闭幕词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