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断推进法学理论创新
2018年06月27日 08:11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18年6月27日第1480期 作者:?筵本报记者 赵徐州 袁华杰

  6月23—24日,由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与吉林大学共同主办,以“新时代的法学理论”为主题的第四届法学前沿论坛在长春召开。来自全国20余所高校和科研机构的80余位专家学者,围绕新时代的法理学、新时代的公法理论、新时代的司法改革、现代科技与法治创新、人类命运共同体与法治创新等话题展开了深入探讨。

  为全面依法治国提供学理支撑

  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标志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思想的形成和体系化,法治中国建设踏上了新征程。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常务副总编辑王利民指出,习近平法治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进新时代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指导思想之一,对21世纪科学社会主义和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作出了原创性贡献。新时代法学研究的任务是,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全面依法治国所提出的新课题,不断推进法学理论创新,立足新时代的主要矛盾和“强起来”的主题背景,来认识问题导向,努力构筑标识性概念、设置创新性议题,打造一批具有中国特色的、具有话语体系特征的命题,为全面依法治国提供学理支撑,并向世界法学贡献中国智慧,从而履行与大国法治相匹配的使命和担当。

  吉林大学校长李元元表示,吉林大学法学学科在“双一流”建设过程中,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学理论体系的创新发展为引领,坚持“以权利为本位、以法理为中心”,推动基础学科的转型升级、新兴交叉学科的培育;推出重大工程、重大活动、重大项目、重大成果;着力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学理论、当代中国政治文明与法治文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司法理论与实践、现代科技与法治创新等领域的深入研究。法学研究者身处新时代,应该积极参与到变革当中,并努力将自己的研究融入时代变革,加快社会发展与法治进步的历史进程。

  推动我国向法治强国迈进

  吉林大学哲学社会科学资深教授张文显提出,今年是中国改革开放40年,也是厉行法治40年。回顾40年的法治历程、分析40年的法治轨迹、总结40年的法治经验,对于保持法治定力,坚定不移地贯彻全面依法治国,加快推进法治中国建设,实现法治强国的伟大目标,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全面依法治国是一项系统工程,是国家治理领域一场广泛而深刻的革命。建设法治中国和法治强国是一项长期而重大的历史任务,也必然是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和历史变迁。要将既有的成就作为新时代法治的新起点,不断推动我国向法治强国迈进。

  推进法治社会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党的坚强领导和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与会学者认为,正确认识法治社会的内涵及其与法治国家、法治政府的关系,明晰法治社会建设的主要任务与目标,探究法治社会建设的主要场域,梳理法治社会建设的主要力量及其手段,事关法治社会建设的成效,事关全面依法治国方略的推进。发展符合中国实际、具有中国特色、体现社会发展规律的中国法治理论,必须从实践出发,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概念、框架、话语体系。

  此外,与会学者还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不仅是推进全球治理变革的新方案,也是在对当代国际法发展趋势准确把握的前提下对现行国际法核心理念的总结。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国际法治必须确立“以人为本”的理念,确立和平、正义、发展的“共进”理念,同时还应该创新国际法主体理论和国际合作原则,完善并发展国际法律制度,增进人类共同利益。

责任编辑:刘远舰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