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经济学也有“温度”
—— 记中山大学岭南学院副教授杨子晖
2015年07月31日 07:48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15年7月31日第779期 作者:本报记者 李永杰

  中山大学岭南学院副教授杨子晖从事金融经济学、货币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方面的研究。他说,自己最初报考金融学专业,只为毕业后找个好工作,但没想到金融学、经济学研究竟能成为他最挚爱的事业。

  研究讲究方法

  杨子晖说,中山大学的数学金融双学士学位班对他的学术研究产生了深远影响,学位班特别注重基础理论的学习。“像拓扑学、偏微分、实变函数运筹学等数学理论,都让我受益匪浅。”杨子晖表示,无论是从高校长远发展考虑,还是国家的创新发展着眼,确实需要一批人坐得住冷板凳,扎扎实实地做基础研究。

  “做学问肯定没有什么捷径可走,下苦功、坐冷板凳是必需的。”但杨子晖也认为,好的治学方法可以使学术研究事半功倍。他以自己的研究为例表示,做学问离不开广泛的阅读,不仅要阅读本专业内的书籍文献和权威期刊,还要时刻关注现实社会,阅读大量时政、历史等方面的资料。“经济学是密切联系现实的学科,脱离现实的研究没有任何意义。”

  杨子晖给自己建立了一个小型数据库,里边有国内外最新最全的权威期刊资料。“这么多文章,肯定不能一篇篇全部阅读,没有那么多时间和精力。”他建议首先要浏览论文题目,对自己胃口的全部筛选出来;然后再阅读这些论文的摘要,进而筛选出符合自己研究需要的重点论文,进行认真研读。在杨子晖看来,这样一方面能时刻了解本专业的研究前沿,另一方面也能从同行的论文里得到启发,碰撞出新的研究点。

  研究敢于发声

  杨子晖表示,经济学最重要的原理就是理性人假设,但这并不意味着经济学就是教人自私自利的学科。经济学是研究人与人、人与社会等关系的学科,它的人文精神蕴含在经济学学者的研究过程之中。

  在杨子晖看来,真正具有人文关怀的经济学家不会一直沉醉在如何使经济利益最大化的追逐中,也不会不直面社会经济不平等现象,做鸵鸟式的躲藏。“他们敢于说真话,敢于直言社会的贫富差距问题,从根源上探讨这种差距形成扩大的原因,进而给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最终实现共同富裕提供智力支持。”

  杨子晖希望自己的研究是有温度的,他也一直在践行这一理念。“或许我的研究并不能给群体生活的改观带来立竿见影的效果,但从长远来看,其作用还是可以凸显的。”

  杨子晖举例道,2010—2011年,我国物价相对较高,很多低收入群体生活成本上升。“这是典型的通胀问题”,在此背景下,他围绕通胀问题一连作了四五篇研究论文,并提出了很多对策性建议,反响良好。

责任编辑:wuyong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