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非共建“一带一路”的成就与机遇
2023年10月26日 14:24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23年10月26日第2759期 作者:张春宇

  中非共建“一带一路”是一项复杂的系统性工程,广泛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生态等领域。自2013年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以来,中国对非合作秉持的“真、实、亲、诚”和“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已成为全球发展合作共识。站在“一带一路”倡议十周年的历史新起点,回溯过去的成就,展望未来的发展机遇就变得尤为重要。

  中非共建“一带一路”成绩斐然 

  十年间,中非一道扎实推进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其一,政策沟通,互学互鉴。中非双方高度重视政策沟通在共建“一带一路”中的引领、催化和保障作用。中国积极推进“一带一路”倡议与非盟《2063年议程》以及非洲各国发展规划相协同,最大限度凝聚合作共识;与非盟和绝大多数非洲国家签署了“一带一路”合作谅解备忘录,与多国签署广泛涉及数字经济、蓝色经济、金融、农业、知识产权等的倡议或声明。同时,治国理政经验交流成为政策沟通的亮点。在政策沟通中,中方坚持不输出中国模式,不要求别国复制中国做法,得到广泛赞许。

  其二,设施联通,显著改善。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是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经验,也是非洲大陆经济振兴的优先发展方向。中国积极对接非洲区域组织和非洲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规划,以“高标准、可持续、惠民生”为准则,陆续建设了亚吉铁路、蒙内铁路等一大批具有示范性、带动性的重大工程,大大改善了非洲大陆的互联互通水平,为提高非洲市场要素配置效率,提升信息化数字化水平,改善能源结构,推进工业化、经济多元化和非洲一体化提供了基础保障。

  其三,贸易畅通,提质升级。在全球贸易保护主义盛行的不利条件下,中非实现了贸易数量和质量的稳步提升。具体来说,货物贸易额从2013年的2102亿美元提高到2022年的2820亿美元,中国始终保持非洲第一大贸易伙伴国地位。服务贸易额稳步增加,在建筑、旅游、政府服务、数字经济、网络通信等领域都取得了新进展。中非贸易自由化、便利化水平大幅提升。十年来,中国一直是非洲最重要的外资来源地之一,对非洲的非金融类直接投资存量由2013年的261.9亿美元提高到2022年的470亿美元。中国高度重视对接非洲发展需求,在保持传统优势合作领域的同时,发掘和构建新的经济结合点,推动非洲数字经济、生态环保、新能源等产业从无到有,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中非持续创新合作模式,国际产能合作、境外经贸合作区、国际三方合作等新模式持续做大做实,产业集聚效应和外溢效应明显。

  其四,资金融通,高效稳健。中非双方以“平等参与、利益共享、风险共担”为原则,探索建立长期、稳定、高效、可持续的投融资体系。双方积极沟通,协作推进包括《“一带一路”融资指导原则》《“一带一路”绿色投资原则》在内的投融资原则。中国与非洲发展银行等非洲区域和次区域金融机构深入合作,不断提高跨境金融监管水平,非洲的人民币国际化水平持续提高。中国依托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国家开发银行等开发性或政策性银行,以及商业银行和以中非发展基金为代表的各类金融机构,为非洲提供多元化金融支持,扩大了发展资金来源。

  其五,民心相通,厚培根基。十年来,中国始终秉持正确义利观,与非洲开展广泛、多样的人文交流,为共建“一带一路”积淀了民意基础。中国高度关切非洲粮食安全,积极提供资金和技术援助。新冠疫情期间,通过捐赠抗疫物资、分享抗疫经验助力非洲抗击疫情。中国援非医疗队秉持传统、积极创新,持续服务非洲人民。此外,中国积极支持非洲教育事业,援建教育基础设施,推动非洲学生赴华留学,帮助非洲培训各类专业人才。

  中非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正逢良机 

  在总结中非共建“一带一路”取得的成就基础上,展望未来发展机遇,可为中非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指明方向。

  第一,“一带一路”倡议在国际、地区、国家层面均能与非洲大陆实现战略对接,有助于全方位推进中非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在国际层面,“一带一路”倡议及其核心理念已被纳入联合国、二十国集团(G20)、亚太经合组织等国际组织的重要成果文件。非洲是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重点关注区域,中非共建“一带一路”与《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在内涵、外延以及行动上的对接,是推进全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地区层面,非盟《2063年议程》提出了“非洲人的愿景”,目标是依靠自身力量,建成一体化、和平与繁荣的非洲,共建“一带一路”将在多维度提供助力。在国家层面,非洲各国与“一带一路”倡议对接的强烈意愿体现在各国发展规划中,双方可以更有针对性地开展务实互利合作。

  第二,非盟加入G20以及金砖国家历史性扩员为中非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提供了新契机。长期以来,非洲在全球治理中处于边缘地位,是政治经济全球化进程的被动接受者。随着非盟加入G20以及金砖国家实现扩员,非洲关于全球治理和发展的声音不仅将被更多关注,而且可以扩大与国际社会的对话与协作,同时还有利于中非在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过程中,扩大与全球对话的渠道,争取更多的合作机会和发展资源。

  第三,中国与非洲的经济增长潜力为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提供了基础保障。当前,中国经济进入转型换挡期,经济增速有所回落,但在制造业、数字经济等多类产业上仍具有强大的技术创新能力和综合成本优势,中国国内市场仍有巨大潜在需求。中国明确将继续深化对外开放,以“一带一路”建设为重点推进国际合作,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中国的产业转型升级需求与非洲的工业化发展战略高度契合,将继续推动中非国际产能合作提质升级。

  第四,非洲经济增长潜力具有良好的基础支撑。首先,多数非洲国家政府治理能力不断向好,这是共建“一带一路”的重要基础。多数非洲国家政府的公共服务能力增强,能为经济发展和民生提供必要的公共产品;宏观经济治理能力不断改善,财政和货币政策的稳健性有所提高;坚持对外开放政策,将鼓励出口、吸引外资作为调整经济结构、促进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其次,非洲国家将继续努力破解经济结构单一的发展瓶颈,非洲的工业化程度正在持续提高,服务业正在加速发展,经济多元化效果逐步显现,有利于拓宽中非经贸合作领域。再次,非洲的人口红利将逐步兑现。非洲人口出生率高,人口结构年轻,青年受教育程度不断提高,将成为扩大市场容量、承接国际产业转移、开展创新创业的主要力量。

  第五,非洲大陆自贸区为中非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提供了新动能。非洲大陆自贸区于2021年正式启动,将显著促进非洲区域内贸易和国际贸易,推动非洲融入区域和全球价值链,成为中非开展自贸合作的主要载体。中非将在工业、农业、数字经济、基础设施等重点领域形成合力,提质增量,为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带来更多新机遇。中非自贸合作也有利于推动中非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迈向更高水平。

  十年砥砺前行,中非共建“一带一路”获得了国际社会的高度评价,赢得了非洲人民的高度认可。站在新起点,面对新征程,中非双方要坚定继续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决心和信心,采取求真务实举措,推动“五通”合作,重点推进对双方具有战略性、全局性影响的合作,以及有利于提高非洲自主发展能力、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合作。中国要积极推动中非合作与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对接,以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为共建“一带一路”提供内生动力,确保中非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行稳致远,成为南南合作典范,在促进全球经济增长、推动全球治理体系改革方面发挥更大作用;也向世界表明中国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立场,通过对外开放实现合作共赢、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决心。

  (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院西亚非洲研究所副研究员) 

责任编辑:崔博涵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