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安全倡议的理论特征与实践贡献
2023年01月12日 09:51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23年1月12日第2571期 作者:李开盛

  当前世界正面临严峻的安全挑战,急需正确的安全理论引导。2022年4月,习近平主席在博鳌亚洲论坛年会开幕式演讲中提出全球安全倡议,倡导坚持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观等六个方面的主张。全球安全倡议在思想上具有引领性,逻辑上彼此关联,是对西方政治和学术界安全思维的理论超越,在实践中为解决当前全球安全赤字提供了一条新路。

  全球安全倡议的学理诠释

  全球安全倡议的“六个坚持”具体包括:坚持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观,共同维护世界和平和安全;坚持尊重各国主权、领土完整,不干涉别国内政,尊重各国人民自主选择的发展道路和社会制度;坚持遵守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摒弃冷战思维,反对单边主义,不搞集团政治和阵营对抗;坚持重视各国合理安全关切,秉持安全不可分割原则,构建均衡、有效、可持续的安全架构,反对把本国安全建立在他国不安全的基础之上;坚持通过对话协商以和平方式解决国家间的分歧和争端,支持一切有利于和平解决危机的努力,不能搞双重标准,反对滥用单边制裁和“长臂管辖”;坚持统筹维护传统领域和非传统领域安全,共同应对地区争端和恐怖主义、气候变化、网络安全、生物安全等全球性问题。从学术角度概括,全球安全倡议的核心内容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第一,在安全目标上,倡导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共同安全。共同安全之所以重要,一是由于各国均有其合理安全关切。国家有大小强弱之别,历史文化与政治制度也不相同,但作为平等的国际法主体,各国均有维护国家主权、捍卫领土完整的合法安全权利,不能因上述不同而减损之,更不能把本国安全建立在他国不安全的基础之上。二是事实上安全不可分割。当前世界,自助仍是国家实现安全的重要手段。如果一个国家感到不安全,势必会通过增加军备的方式捍卫自己、威慑对手,从而使相关国家感到不安全,这就是所谓的安全困境。

  第二,在安全行为体上,坚持国家的主体性与联合国体系的合理性。全球安全倡议主张“坚持尊重各国主权、领土完整,不干涉别国内政,尊重各国人民自主选择的发展道路和社会制度”,不只是为了捍卫一些西方人认知中“过时”的主权概念,更是因为在当前的国际政治现实中,只有国家才是实现安全最可靠、最有力的载体和工具。如果摒弃国家这一主权实体,甚至像美国那样肆意推翻其他国家政权,只会带来更大的不安全。联合国体系之所以有其合理性,首先在于它是能够最广泛代表主权国家的国际组织,其合法性不可取代。当代国际安全治理要进一步强化联合国的权威,并不意味着要弱化国家主权,而是要让更多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声音能够在联合国这个平台上得到体现,让《联合国宪章》捍卫的主权原则能够更好地运用到最新的国际安全实践中。

  第三,在安全内涵上,既强调传统安全,又突出非传统安全。传统安全主要侧重政治、军事安全,关注战争、冲突、领土争端、军备控制与核扩散等议题。非传统安全则涉及经济、社会、环境、文化等领域,产业链供应链安全、气候变化、网络安全、难民问题、能源安全、粮食安全等是近年来备受关注的话题。全球安全倡议强调统筹维护传统领域与非传统领域安全,是总体国家安全观的自然延伸。总体国家安全观强调,要以政治安全为根本、以经济安全为基础、以军事科技文化社会安全为保障,事实上已经把传统与非传统安全领域有机地融合了起来。全球安全亦是如此。当前能源、粮食危机,以及中美在网络安全、高科技领域的博弈等,都说明了传统、非传统两类安全已经紧密地融合到一起,这两类安全问题必须统筹处理。

  第四,在实现安全的方式上,倡导和平解决与共同应对。中华民族历来倡导以和为贵,这决定了和平在中国战略文化中具有的特殊价值。要实现和平,首先便是反对使用武力。对此,全球安全倡议是完全赞成的,“支持一切有利于和平解决危机的努力”。但国际政治现实是复杂的,实现和平还取决于许多更加具体的举措。由于一些西方国家常以“人权”“自由”之名干涉他国内政,往往引发更多的内乱、内战甚至地区冲突,因此全球安全倡议倡导不干涉别国内政。再加上当前世界权力对抗的思潮盛行,军事同盟仍然大行其道,新的冷战阴影日益迫近,全球安全倡议同时强调要摒弃冷战思维、不搞集团政治和阵营对抗。总的来看,全球安全倡议在如何实现安全方面着墨甚多,但其落脚点还是“共同”二字,即以共同的合作实现共同的安全。

  对西方国际安全观的超越

  全球安全倡议是基于中国倡导的安全观的思想产物,它包含的安全逻辑对于安全研究与安全理论的发展,破除西方国际安全理论霸权有着重要的意义。

  第一,全球安全倡议有利于破除现实主义安全观的消极影响。在现实主义理论看来,国际社会本质上处于一种霍布斯式的、强调人人为敌的无政府状态。这种情况下国家之间的安全只能是零和式的,一方的安全往往意味着另一方的不安全。在追求安全的方式上,现实主义放大了自助原则下的极端选择,即认为国家无法寄希望于国际规则或是其他国家的善意,只能通过增加自身军备或与他国结成军事同盟的方式,以实力甚至是武力实现自身的安全。因此,在现实主义理论视野中,世界总是以灰色的面目出现,安全领域仍然是弱肉强食的世界。近代以来,西方国家在侵略与扩张的过程中充斥着赤裸裸的现实主义。这种强权思维在如今许多方面仍然挥之不去,如美国对中国的崛起充满不安,试图通过科技打压、强化同盟的方式对中国进行压制。如果不破除这种零和式的安全思维,就很难实现世界的安全与和平。

  针对零和式安全观,全球安全倡议提出了共同安全。共同安全思想并不试图从根本上否认国际社会仍处于无政府状态且国家安全在很大程度上仍然要靠自己维护。但是,在如何认识和看待这一安全背景的问题上,全球安全倡议与现实主义拉开了距离。一方面,全球安全倡议重视各国合理安全关切,从而为破除安全对立提供了价值基础。通过强调合法的安全关切,既肯定各国都有合理的安全诉求,又把无限度的安全关切排除在外,从而有利于推动各国找到安全利益的交集。另一方面,全球安全倡议提出安全不可分割的原则,指出了现实主义对抗式的安全手段没有出路。要破除安全困境,就需要重视对方的安全关切,走共同安全的道路。可以说,全球安全倡议为现实主义灰色的安全世界带来了一抹亮色,为国际安全的未来树立了值得追求的目标。

  第二,全球安全倡议有利于摆脱自由主义安全观的过度喧嚣。不同于现实主义,自由主义体现了西方安全观的另一种声音。自近代特别是二战以来,西方自由主义安全观在提出并实践集体安全、建立联合国、倡导国际安全规则等方面作出了不少贡献。但也要看到,在一些西方国家错误世界观、价值观的引导下,始终有不少自由主义的信奉者鼓吹“民主和平论”,奉行西方价值观的“普世”意义,试图把所谓“民主”和“人权”推广到其他国家,甚至为此不惜干涉他国内政,动用武力推翻他国政权。

  相对而言,全球安全倡议更加成熟,不像西方自由主义者那样在认识上过于天真,在实践中不顾后果。中国历来强调尊重各国主权、领土完整,坚持不干涉别国内政,这些主张一直是国际社会安全与稳定的基石。在可以预见的未来,国际社会不可能发展出能够垄断暴力、维护安全的“中央政府”,主权国家才是保护本国国民安全和实现地区与世界安全的主力军。一旦主权原则受到破坏,国际安全必将得不偿失。正是基于这一务实的看法,全球安全倡议强调要尊重各国人民自主选择的发展道路和社会制度而不能搞双重标准。只有基于各国国情的道路才能让本国人民享有真正的安全,只有彼此尊重各自的选择才能避免无谓的流血与冲突。从这个角度来看,相对于自由主义安全观,全球安全倡议体现出了更多的包容性与开放性。

  (作者系上海社会科学院国际问题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

责任编辑:张晶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