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阶段,国际秩序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主要焦点之一。国际秩序走向何方,不仅关系到世界和平发展大局,也关系到人类的前途命运。认识国际秩序的走向,首先要了解国际秩序的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
大国霸权秩序难以维系
当前国际社会存在双重秩序,包括以国际法为基础的联合国秩序以及所谓的“自由主义”国际秩序,即美国霸权秩序。在以国际法为基础的国际秩序下,国家自觉维护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遵循《联合国宪章》宗旨及原则,主张主权平等。冷战结束后,以自由主义价值观为精神内核的自由主义国际秩序达到鼎盛时期,确立了美国的领导地位,以美国同盟体系为支柱,以联合国及若干全球性经济机构为组织支撑。该秩序实质是美国制度霸权的载体。在这个秩序中,国家地位并不平等,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处于核心位置,非西方国家则处在边缘。美国等西方国家一直利用这个秩序维持所谓“美国治下的和平”,在总体和平的基础上谋求自身地位。
随着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加速演进,东西方力量对比发生深刻变化,国际秩序到了必须转型的关头,由双重秩序向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同时,非西方国家兴起后,不断对自身国际话语权和规则制定权提出诉求,自由主义国际秩序的公正性、合理性逐渐受到质疑。以美国为首的一些西方国家不愿放弃在国际秩序中的优越地位,试图重构仅适用所谓“自由民主”国家的排他性“新秩序”。如此,所谓自由主义国际秩序与联合国秩序渐行渐远,世界将出现两种截然对立的国际秩序,分成两个壁垒分明的阵营。这样的国际秩序必定不利于和平与发展,更不利于人类文明的进步。
以理念创新引领国际秩序变革
自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后,中国一直关注国际秩序问题。20世纪七八十年代,中国先后提出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和国际政治新秩序。进入21世纪后,面对国际社会的现状,中国主张国际秩序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随着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全面推进,中国更加重视国际秩序改革,并且认识到国际秩序转型和重构是一项长期任务。任何重大变革都需要理念指引,以明确方向、目标与路径。国际秩序转型关涉世界和平与发展,关涉全人类福祉。作为以国际法为基础国际秩序的维护者,中国在国际秩序转型中发挥着理念创新的引领作用。
首先,以人类命运共同体为发展方向。尽管主权国家仍然是当今世界的基本行为体,但国际组织、跨国公司、个人等非国家行为体也在国际社会中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在经济全球化的影响下,各民族、多文明、不同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高度共存,人类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相互依赖、命运与共的世界。作为构建更加美好世界的中国方案,人类命运共同体致力于建设一个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这应当成为国际秩序重构的指引方向,因为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相匹配的国际秩序一定是公正合理的。
其次,以全人类共同价值为精神内核。进入21世纪后,美国等西方国家试图将他们定义的自由、民主等自由主义价值观包装成“普世价值”向全球推广。但是,所谓的“普世价值”并不“普世”,而是仅限于一些西方国家小圈子内的价值标准。民主与自由是人类的共同追求,但是,二者必须适应本国国情,而不是由哪个国家或国家集团来定义并制定衡量标准,甚至强行推广。公正合理的国际秩序是“更加美好的世界”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提出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是基于各国人民的共同追求,为国际秩序的良性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内核,也为国际社会共同建设一个更加美好的世界提供了正确的理念指引。
再次,以真正的多边主义作为各国行动指南。美国等部分西方国家高唱的“多边主义”在实践中具有封闭排他性,多边制度往往被利用为维护自身地位的工具。中国倡导的多边主义着眼于各国人民谋和平、求发展的普遍诉求,践行开放包容、协商一致的合作理念,各国地位平等、相互尊重。构建公正合理的国际秩序是全人类的共同事业,需要世界各国共同参与。因此可以在真正多边主义的指导下,开放而不隔绝、融合而不脱钩,通过加强国际合作来推动国际秩序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
最后,以联合国为首要制度载体。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需要一个强有力的联合国。”国际秩序的改革同样需要建立在联合国秩序之上,联合国宪章的基本内容和精神在可预见的未来依然适用,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制度体系仍然具有强大生命力。
以多重路径推动国际秩序重构
构建公正合理的国际秩序是一项宏大、复杂的系统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在新理念的指引下,推动国际秩序改革的正确路径应当从现实出发,多措并举。
一是积极参与联合国建设,推动联合国多领域改革。作为最具普遍性、代表性的国际组织,联合国在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增进人类福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现实中联合国的权威却屡屡遭受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挑战。世界各国应对联合国持尊重态度,中国始终捍卫《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也应旗帜鲜明地抵制任何霸凌行径。此外,联合国自身也存在许多问题,行事能力和效率有待提高。在推进联合国改革方面,中国可积极探索创新,为联合国发展提供更多制度性方案。
二是全面推进其他全球性国际组织的体系建设。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世界贸易组织是当今国际经济秩序的主要载体。作为新兴国家的代表,中国要继续积极参与多领域国际组织体系建设,以提升广大发展中国家的话语权和规则制定权。其中,有“小联合国”之称的二十国集团汇集了主要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可以在其中发挥独特作用。
三是适时促进新机构创建,以弥补国际秩序原有机制的不足。面对亚洲及域外国家对基础设施投资需求的不断增长,现有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等金融机构越来越难以有效解决问题。中国发起创建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在提高地区基础设施融资水平、促进全球经济发展方面取得良好成效,一定程度上完善了国际金融秩序的机制建设。
四是发挥国际合作的促进作用。国际秩序重构需要世界各国共同积极行动。就目前来看,最为关键的是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合作。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可以在促进双方合作方面发挥桥梁作用。当然,针对目前美国重构霸权秩序的图谋,中国也应积极团结广大发展中国家与新兴国家,主动揭示单边主义及霸权行径的自私性和危害性,促使其认清时代潮流,放弃幻想,回到国际合作的正道上来。
(作者单位: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国际战略研究院)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