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认识全球治理的动力
2021年04月15日 09:16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21年4月15日第2147期 作者:江时学

  人类正处在一个挑战层出不穷、风险日益增多的时代,多种多样的全球问题对人类社会的生存与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全球问题的应对之道就是全球治理。全球治理的成效与多个因素有关,其中之一就是全球治理的动力。全球治理的乏力是形成习近平主席所说的“治理赤字”的重要原因之一。人类社会应该回答“如何增强全球治理的动力”这一难以回避的重要问题。笔者认为,全球治理的动力与以下几个因素密切相关。

  人类社会应对全球问题的能力

  在理论上,人类社会当然有能力应对各种全球问题,否则人类难免走向毁灭。但是,有些全球问题很难应对,至少是难以一蹴而就。例如,大规模流行性疾病的一次次出现,以及每次流行病出现后相应的防控和疫苗研发、批量生产都面临诸多困难。又如,早在1990年,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就针对气候变化发表了第一份评估报告,但30年过去了,气候变化的不良态势似乎并未得到有效遏制。再如,网络安全、恐怖主义、生态环境恶化以及饥荒等全球问题早已引起国际社会的重视,但时至今日,“隧道的曙光”尚未显现。

  应该指出的是,虽然全球问题的解决是艰难的,但我们不应该气馁。要敢于面对现实,勇于把信心转换为动力,使全球治理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取得更大的成效。

  世界各国应对全球问题的决心

  决心来自意志,意志产生力量。人类社会只有勇于面对全球问题,同舟共济,齐心协力,才能为全球治理增添动力。否则,全球问题的危害性会持续恶化,“治理赤字”就会越来越大。令人欣慰的是,人类社会应对全球问题的决心是有力的,意志是坚强的。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虽然有少数国家不负责任地“甩锅”,导致疫情防控被日益政治化,反智反科学抬头,死亡人数与日俱增,但是,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都采取了积极应对的策略,并表示要大力支持世界卫生组织,为全球卫生治理贡献各自的力量。在一定程度上,这是抗疫的决心转化为全球治理动力的成功范例。

  推动全球治理进程的领导力

  全球问题都是跨国界的问题,且涉及世界各国的切身利益。因此,全球治理的难度是不言而喻的。为了持之以恒地推动全球治理,并使全球治理的成效实现最大化,必须有国际威望高、处事能力强、善于协调各方立场的领导者。世界贸易组织前总干事帕斯卡尔·拉米(Pascal Lamy)曾表示,全球治理面临的最基本的挑战就是如何确定领导权,并提出过这样几个问题:谁能领导全球治理?是不是由超级大国、几个国家的领导人或某一国际组织领导?应该由谁选择全球治理的领导者?

  联合国作为最具普遍性、权威性和代表性的政府间国际组织,理应在全球治理中发挥当之无愧的领导作用。第65届联合国大会主席约瑟夫·戴斯(Joseph Deiss)曾说过,联合国应该在全球公域治理中发挥领导作用。全球治理委员会在其出版的《天涯若比邻——全球治理委员会的报告》中指出,虽然联合国在全球治理中不是无所不能的,但它确实应该成为一种有助于各国政府和非政府部门在全球治理中加强合作和互动的首要机制。该报告还指出,为了使联合国在全球治理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有必要对联合国进行改革,不必为推出一个新的全球治理构架而解散联合国。但是,联合国不是一个能够对世界各国发号施令的“全球政府”。因此,在一定意义上,当今世界依然处于一种“无政府”状态。这是全球治理面临的一个在可预见的未来无法克服的难题。

  二十国集团在应对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及此后世界经济复苏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这个组织也无法对世界上的任何一个国家施加约束力。每一次首脑会议通过的多种多样的文件,仅仅表达了各个成员对国际上一些重大问题的看法。因此,显然也难以担当起全球治理领导者的角色。

  美国作为世界超级大国,似乎应该在全球治理中发挥领导作用。可是美国能否真的发挥全球治理的领导者作用呢?这一问题的答案显然是否定的,因为美国不愿意为推动全球治理出力,而且缺乏必要的国际威望。尤其是在特朗普执政期间,美国在应对全球问题时不仅未能发挥超级大国的作用,还不断“退群”,逃避国际责任,甚至为其他国家参与全球治理设置障碍。这样一种自私自利的行为,使美国失去了充当全球治理领导者的资格。虽然拜登政府可能会修正特朗普政府的一些外交政策,但美国的霸权主义本质不会发生根本性变化。

  中国对全球治理的贡献

  不仅我国国内有学者希望中国在全球治理中发挥领导者的作用,在国际上,要求中国和其他一些新兴经济体在推动全球治理进程中承担更多国际责任的呼声也不绝于耳。当然,要求中国在全球治理中发挥领导作用,发出这一呼声的动机既有善意的,也有恶意的。

  众所周知,全球治理包括全球经济治理、全球贸易治理、全球金融治理、全球卫生治理、全球气候治理、全球互联网治理、全球数字治理、全球安全治理、全球环境治理、全球贫困治理、全球公域治理、全球海洋治理、全球人权治理以及全球文化治理,等等。迄今为止,中国在全球贫困治理、全球卫生治理以及全球气候治理等领域发挥的作用是巨大的,取得的成就也有口皆碑。但是,中国毕竟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中国做好自己的“家庭作业”,比承担全球治理的领导者地位更重要。正如习近平主席强调的那样,“我们要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主动承担国际责任,但也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

  当然,作为发展中大国,中国始终积极参与全球治理,并愿意为推动全球治理继续发挥重要的引领作用。而且,为了推动全球治理,中国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倡导国际关系民主化;坚持国家不分大小、强弱、贫富一律平等,支持联合国发挥积极作用,支持扩大发展中国家在国际事务中的代表性和发言权。

  坚持正确的全球治理观

  理念引领行动,方向决定出路。正确的全球治理观既能把控全球治理的发展方向,也能为全球治理增添动能。有些国家从不宣布自己的全球治理观,但从这些国家的所作所为中,可以知晓其全球治理观的真面目。例如,美国历任总统从不明确、公开地谈论美国的全球治理观是什么。但美国的实际行动表明,美国的全球治理观是以霸权主义、霸凌主义和保护主义为基础。事实表明,这样的全球治理观已对全球治理造成了极大的危害。

  中国领导人在国内外不同场合曾多次明确地表达了中国的全球治理观。如在2015年10月12日,习近平主席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七次集体学习时指出:“很多问题不再局限于一国内部,很多挑战也不再是一国之力所能应对,全球性挑战需要各国通力合作来应对。”“当今世界发生的各种对抗和不公,不是因为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过时了,而恰恰是由于这些宗旨和原则未能得到有效履行。要坚定维护以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为核心的国际秩序和国际体系,维护和巩固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成果,积极维护开放型世界经济体制,旗帜鲜明反对贸易和投资保护主义。”此外,习近平主席还从“大道至简、实干为要”这一朴素的哲理出发,向全世界提出了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倡议。毫无疑问,如果世界各国能在伙伴关系、安全格局、经济发展、文明交流、生态建设等方面作出努力,全球治理的动力是能够取之不尽的。

  综上所述,全球治理的动力与多方面的因素有关。人类社会拥有应对全球问题的能力,而且还有坚强的决心。并且可以肯定,中国在推动全球治理的过程中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中国的全球治理观能为推动全球治理指明方向。

  (作者系上海大学特聘教授)

责任编辑:宗悦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