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产业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2024年12月10日 15:37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24年12月10日第3032期 作者:本报记者 赵琪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对精神文化层面的追求也在不断提高,创造力和文化产业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政府、企业和学术界等都在探讨文化产业带来的积极影响。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到2035年建成文化强国的远景目标。建设文化强国就是要使国家拥有强大的文化实力,这既体现在提高国民文化素质上,也体现在建设发达的文化产业等方面。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明确提出:“健全文化产业体系和市场体系,完善文化经济政策。”当前,文化产业已成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强劲推动力,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围绕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特点、如何激发文化产业市场活力以及提升文化产业全球影响力等话题,本报记者近日采访了相关学者。

  中国文化产业蓬勃发展

  全球文化产业发展呈现出更多新特征。文化产业发展既要满足全面、协调、可持续的要求,还要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澳大利亚阿德莱德大学经济与公共政策学院研究员哈默德·穆西鲍(Hammed Musibau)对本报记者表示,一直以来,中国在全球制造业、工业和技术领域发挥着关键作用,如今在艺术和文化产业领域也发挥着越来越关键的作用。21世纪初以来,中国进一步意识到文化产业对国家经济发展和全球影响力提升的重要性,持续通过制定相关政策和大规模投资来支持文化产业发展。民众收入水平以及购买力的普遍提升进一步促进了中国文化产业的扩容。可以说,中国民众更有意愿在休闲、文化和艺术消费方面增加支出,这些发展趋势给中国文化产业带来了更多新机遇。穆西鲍举例说,过去中国在全球当代艺术市场中还处于边缘位置,如今已逐步走向核心。形成这种高速发展局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中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使当代艺术市场更加灵活,并助推中国当代艺术作品走向国际舞台。

  穆西鲍说,近年来,中国政府出台了多项措施,支持在全国范围内建立公共和私立艺术博物馆,在国家、地区和地方层面实施了多项旨在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举措,例如在北京和上海等超大城市建立创意产业集群。创意产业集群内各文化企业和参与者之间的合作产生了协同效应,进一步激发了他们的创造力,从而形成新的创新项目。

  澳大利亚悉尼新南威尔士大学建筑环境学院副教授迪亚娜·阿里克(Dijana Alic)告诉本报记者,中国文化产业的蓬勃发展不仅体现在经济方面,还让中国在世界的影响力得到了提升。如今中国正在向海外市场出口越来越多的文化产品,涉及电影、动画、游戏和视觉艺术等,进一步塑造了中国的国际形象。同时,中国每年都会举办多项大型国际活动,有助于确立其在文化产业领域的重要地位。例如,不久前中国游戏公司推出的《黑神话:悟空》受到了全球游戏玩家的喜爱,游戏中展现的文化元素让不同文化背景的玩家可以更好地体验中国文化。此外,中国每年都举办中国国际数码互动娱乐展览会(ChinaJoy),它是亚洲最大的电子游戏展会之一,每年吸引众多中国和海外展商参展。随着中国文化实力的不断增强,中国也给海外文化产业和文化企业提供了巨大的机遇,越来越多的海外文化企业在中国推出现场演出、音乐作品和大型文化项目,不仅助力激发了中国的经济活力,而且给当地就业市场创造了更多机会。

  文化产业与科技创新深度交融

  文化产业的发展离不开大数据等新技术的支撑。文化企业利用大数据技术进行信息捕获、处理和管理,帮助企业在短时间内作出更好的商业决策。可以说,大数据与文化产业的结合能够创造出更具竞争力的文化产品。阿里克提到,大数据技术在文化产业的应用延长了产业链条,使产品内容更加丰富多彩,大数据时代的文化发展会更加开放、活跃。高端技术的加持不仅有利于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也会带动其他传统产业的增值,推动传统产业与公共文化教育相融合,促进经济内生增长。科技与文化产业的融合发展还带来了投资的持续增加。作为第三产业,文化产业的高附加值特点可以吸引大量投资,一些互联网企业也通过并购、参股、股权投资、商业合作等方式进入文化产业,参与游戏制作、视频传播等。这种良好的发展趋势有助于文化产业发展驶入快车道,并展现出前所未有的活力。

  穆西鲍认为,在当前人们的日常消费中,文化消费占比越来越大,影响力也日益上升。通过手机等移动终端进行碎片化消费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写照。文化企业要充分利用新技术,找准人们的文化消费习惯,进行精准定位,才能使文化市场形成正循环,不断拓展文化市场的空间。此外,文化产业投融资体系也离不开科技创新的支持,大数据让文化产业发展从线下走向线上,释放了更多的发展潜力。

  共建“一带一路”助力文化交流

  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为中国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文化资源和广阔的发展空间,共建“一带一路”实践平台为中外文化交流提供了更多机会。穆西鲍表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得到了共建国家的积极响应与支持。“一带一路”不仅是一条经贸之路,也是促进文化交流与文明互鉴的重要道路。中国文化产业在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推动下更好地融入了全球文化市场,向更高、更强的方向发展。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是共建国家文化产业发展的共同平台,是全球现代文化产业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越来越多的共建国家借助共建“一带一路”实践平台开展文化交流活动、展现国家文化形象、推进文化传播建设。穆西鲍进一步解释说,根据相关数据统计,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共建国家之间的文化产业投资得到大幅提升。许多共建国家建立了国家级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文化产业已经成为一些国家的支柱产业,由此也带动了消费者信心指数的上升。

  阿里克认为,中国文化产业要运用创新战略和创新思维,将产业发展与人才培养有机结合起来,从而让中国文化在世界更具影响力。可行措施包括:以全球视野看待文化产业,以开放创新的心态发展文化产业;结合地方特色文化,开发特色文化产品,积极利用网络技术,推动实现互利共赢;为文化产业提供支持,创造公平、开放、有序、共赢的发展环境;在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下着力发展合作伙伴关系,建设文化包容的共同体。

  多途径提升文化产业全球影响力

  推动中国文化产业发展需要更多有针对性政策的支持。穆西鲍建议,从外贸角度来看,当前中国的外贸商品结构、贸易模式、区域结构需要与文化产业、高新技术产业进行更深层次的融合,提升文化产业出口比重。目前,中国在全球创意服务领域的市场份额偏低。文化创意服务的核心体现在“创意”方面,新事物的产生离不开创意,它对经济社会发展也会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因此,要努力提高中国在全球创意服务市场的份额,增强中国文化的核心竞争力。文化产业领域的人才培养是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基础。优化文化产业人力资源配置是文化产业发展的关键,其中极为紧要的是建立复合型人才培养体系,设置不同层次的专业和课程,加大教育投入,推动高校和企业加快培育符合当前文化产业发展需要的高端人才。此外,制定旨在吸引海外文化产业高端人才的优惠政策,也会让更多的海外人才来到中国工作。

  在阿里克看来,中国要优化文化产业出口结构,积极拓展国际文化市场,与更多国家建立文化合作关系,加强国际文化交流。与此同时,要提高文化资源利用率,借助科技力量,提高文化产品的附加值和国际竞争力,打造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产品和文化品牌。

  随着中国经济转型升级,对文化产业而言,需要改变当前的产业现状,提升自身的产业价值。文化产业不仅可以丰富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激发丰富的想象力和体验,还能进一步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可以说,文化产业是国家经济、文化、科技建设发展到更高水平的体现,是以智力资本、文化资本、社会资本为运转基础的新型产业。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打破了传统的产业思维结构,以新的发展模式推动经济社会更可持续发展,促进经济繁荣。

责任编辑:张晶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