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评估生物多样性发展趋势
2024年06月05日 09:27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24年6月5日第2906期 作者:练志闲/编译

  本报综合外媒报道 近日,英国约克大学官网发文称,该校勒弗霍姆人类世生物多样性中心研究员伊内斯·马丁斯(Inês Martins)与德国综合生物多样性研究中心、德国马丁路德·哈勒维腾贝格大学等合作研究发现,到本世纪中叶,气候变化将成为生物多样性丧失的主要原因,不过人类仍有时间采取措施减少气候变化对全球生态系统和物种的影响。

  20世纪生物多样性丧失的速度之快,足以称得上第六次生物大灭绝,21世纪气候变化进一步威胁着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服务。为了对全球生物多样性趋势作出最全面的评估,研究人员结合13个不同模型来预测2050年生物多样性丧失情况和生态系统服务的变化,并与1900年至2015年间的变化进行对比。

  根据一系列指标估算,结果显示,诸如砍伐森林、开辟农田等土地使用的变化是目前生物多样性丧失的最大驱动因素,可能已经造成全球生物多样性减少2%到11%。不过,虽然土地使用的变化仍然与生物多样性相关,但是到2050年,气候变化将成为给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服务带来更多压力的因素。

  研究人员的评估范围包括从可持续发展情景到高排放情景,在所有情况下,土地使用的变化和气候变化的综合影响都会导致世界所有地区生物多样性丧失。虽然总体下降趋势一致,但是不同地区、不同模型和不同情景之间存在着相当大的差异。

  研究人员表示,展望未来,可持续发展政策有可能减缓因土地使用变化等因素造成的生物多样性损失。但是,气候变化对生物多样性的负面影响似乎会增加,高排放情景下尤为严重。

  研究人员提到,即使是可持续发展程度最高的评估方案,也没有列出所有能在未来几十年里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政策。例如,生物能源是可持续发展方案的一个关键组成部分,它有助于减缓气候变化,但同时也会减少物种的栖息地。此外,评估具体政策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有助于确定哪些政策对保护和促进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服务最有效。

  研究人员补充到,他们的建模仍然存在不确定性,但也能够有力证明,要实现《生物多样性公约》的目标,还需要在政策方面做出更多努力。马丁斯表示,该研究的目的并非预测未来会发生什么,相反,其目的在于探索可替代的方案,让环境保护走上指向积极终点的道路,从而避免出现那些令人难以接受的结果。

  (练志闲/编译)

责任编辑:张晶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