掠夺性期刊辨别与规避
2024年06月04日 16:23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24年6月4日第2905期 作者:练志闲

  本报综合外媒报道 研究人员有时会收到一些从未听说过的期刊的投稿邀约,对于这样的情况,《自然》杂志近日发文探讨了研究人员如何核实出版物是否合法,如何才能有效规避掠夺性期刊。

  掠夺性期刊自称为“合法的学术出版物”,利用开放获取的出版模式欺骗作者,收取论文出版相关费用。这些出版商可能会谎报期刊的影响因子数据,或是提供虚假的编辑委员会信息。在研究人员收到投稿邀约时,表面看来,期刊的所属领域可能与研究人员的研究领域密切相关,期刊网站页面看似十分专业,且编辑名单中有研究人员熟悉的学者的名字。然而,审稿过程似乎异常短暂,且在投稿邀约邮件中特别强调要支付文章处理费。

  研究人员应当如何辨别掠夺性期刊?首先,研究人员需要对收到的投稿邀约进行谨慎、批判性的评估。加纳恩克鲁玛科技大学生物化学与生物技术系高级讲师亚历山大·科沃滕(Alexander Kwarteng)的经验表明,这类邮件通常会着重强调财务信息,例如缴纳50美元或100美元以便能在两周内发表论文。当看到这样的信息时,研究人员需要提高警惕。台湾大学海洋学研究所副教授杰洛恩·格罗内维尔德(Jeroen Groeneveld)表示,这类投稿邀约邮件往往会极尽奉承之能事,内容包括“您在学术界具有极高地位”之类的恭维的话。此外,他还提到,这些掠夺性期刊的主题也有可能完全偏离研究人员自己的研究领域。

  此前,也有相关研究围绕什么是掠夺性期刊以及如何规避这类期刊展开探讨。研究表明,查找邮件中是否有错别字和语法错误以及检查邮件的时间戳是否与出版商声称所在地的标准时间相一致等,这些方法都有助于判断出版物是否为掠夺性期刊。

  根据建议,研究人员在仔细审阅电子邮件后,可以通过查看期刊的网站来评估其可信度,例如,是否有明确的同行评议流程和时间表。格罗内维尔德认为,承诺在一周内录用稿件的期刊一般就是掠夺性期刊,因为短短一周根本不可能完成完整的流程。他表示,完整的同行评议和编辑过程需要数周、数月甚至一年的时间。

  科沃滕指出,研究人员还可查看期刊的引文索引、地址和电话号码。例如,如果一份期刊自称来自美国,但联系电话的号码归属地却是印度,那就不合理。他还会查看编辑团队成员名单,并点击他们简历中的链接,有时这些链接没有任何跳转结果,这也会给研究人员提示危险信号。研究人员还可以给编委会成员发送邮件,询问他们对该期刊的看法。如果一本期刊确实为掠夺性期刊,那么这样的邮件还能够帮助相关学者发现他们的信息很可能被擅自盗用。

  除此之外,检索关键词“掠夺性”加上某一期刊的名字,搜索结果也会有相关提示。一些关于潜在掠夺性期刊及其出版商的汇编清单也能提供帮助。“比尔的黑名单”(Beall’s List)、开放获取期刊目录和SCImago期刊排名(SCImago Journal Rank)等数据库和国际出版伦理委员会提供的相关指导,以及一些非营利网站上的期刊质量检查指南等,也可为研究人员提供参考。

  科沃滕和格罗内维尔德一致认为,对于处于早期研究阶段的学者来说,判断一份期刊是否为掠夺性期刊较有挑战性,因为这些青年研究人员对学术出版商还不够熟悉。这种情况下,他们最好能向经验更丰富的同事寻求帮助。

  (练志闲/编译)

责任编辑:崔博涵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