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施策提升科研成果可信度
2024年04月01日 11:18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24年4月1日第2864期 作者:练志闲/编译

  本报综合外媒报道 美国弗吉尼亚联邦大学官方网站近日报道称,该校商学院管理学教授斯文·凯佩斯(Sven Kepes)等人提出了一些解决学术研究成果不可信问题的策略。

  凯佩斯等人表示,科学应当能够实现自我纠正,自我纠正的重要支柱就是可重复性。也就是说,已发表的研究成果应当可再现和可重复,研究人员在重新分析已发表成果的研究数据时能获得相同的结果。这通常被视为科学的基石,因为其能够证明过去积累的知识是准确和可信的。然而已经有证据表明,在一些领域,已发表的研究成果很少能再现或重复。

  学术研究成果缺乏可重复性会导致信任危机,研究人员主要关注了工业与组织心理学领域内的信任危机问题。工业与组织心理学重点探索工作场所中与人有关的现象及可信的相关知识。然而,学术不端行为的存在使得研究结果可信度大打折扣。为了使研究和决策都能有真实的证据作为基础,人们需要了解如何正确评估科学研究,为此,研究人员需要认识到该领域存在的问题,其中影响研究可重复性的三个主要因素为学术不端行为、有问题的学术不当行为和科学研究中的错误。学术不端行为包括捏造或篡改数据及结果、剽窃或以其他方式错误地描述研究方法等,这种行为会导致所陈述的研究方法和研究结果不能反映真实情况。有问题的学术不当行为包括忽略研究的负面结果,在已知结果后进行假设、添加或删除数据,在收集数据后修改量表等。除了蓄意的不当行为,科学研究中发生的错误也会导致研究结果不可信。

  在回顾信任危机相关文献,尤其是心理学和管理学领域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凯佩斯等人提出,一些内部因素(如个人性格特征)和外部因素(如培训不足、激励机制问题、期刊更偏向于发表统计意义显著的文章等)可能会增加不正当科研行为发生的概率。他们认为,尽管无法彻底阻止不良学术行为,但依然有一些措施有助于减少此类行为,能有效降低错误和偏差的发生频率及其影响。为了提高学术研究质量和公众对学术研究成果的信任度,促进学术研究的发展进步,首先,要进行更开放、更透明的科学实践和数据共享,并解释在研究设计、分析和报告过程中做出各种决定的理由,以确保研究成果的可重复性和可验证性。其次,要加强在研究方法和统计分析方面的培训,提高研究的质量和可信度。再次,要解决学术界的激励结构问题,实施重质不重量的奖励制度。最后,需要改进同行评议制度。研究人员呼吁学术界要加强对科研道德的监督和规范,以防止学术造假和剽窃等行为发生。

  (练志闲/编译)

责任编辑:张晶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