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社会主义的中国经验
2023年11月13日 13:00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23年11月13日第2771期 作者:[黎巴嫩]杨航(Adham Sayed)/文 白乐/译

  俄国十月革命是20世纪的标志性事件,以此为契机,在古老的东方大地上诞生了一个崭新的社会主义国家,为许多国家的民族解放运动提供了深刻启示。作为国际社会主义运动和民族解放运动的重要先锋,中国在社会主义制度建设和树立社会主义典范的进程中发挥着引领作用,积累了发展社会主义的中国经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倡导的一系列原则具有宏大的历史意义,这意味着大国的责任担当,意味着对全人类走向与未来的影响。

  为世界社会主义开辟新道路

  十余年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为全球范围内的社会主义建设开辟了新道路,这标志着21世纪将成为建设合作共赢、共同繁荣、相互尊重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新世纪。同时,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一百周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一目标将成为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里程碑。今天,在全球范围内使克服资本主义弊端成为所有国家应尽的责任、使那些一直以来尽力谋求发展出路的国家成为社会主义的重点参与者至关重要。

  自世纪之交以来,全球资本主义体系处于几近崩溃的边缘。当代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全球化问题专家萨米尔·阿明(Samir Amin)在他的最新著作中提出了一个可能发生的假设:随着资本主义进入“黄昏阶段”,以美国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体系和帝国主义体系将无法克服其永久性危机,当代资本主义危机将演变为无法治愈的结构性灾难。他认为,解决危机和灾难的未来“替代方案”只能是社会主义。

  要使这些行动的进程产生足够的影响力,一国及其政党必须制定能够应对可能涌现的问题的周密计划,这正是中国在过去十余年中发生的事情。中国领导人的治理实践表明,通过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科学分析方法,能够让国家在关键的历史时刻清晰辨明并准确确定关键任务,能够使中国始终站在历史的正确一边。

  中国共产党于2012年召开了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会议宣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同时,基于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思想的继承和发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得以创立。此后,相应的中长期战略计划和治理方案陆续制定。这些方案使得中国成功应对了一系列国内的需求和挑战,并在国际舞台上扮演了卓越的角色。这些方案也让中国在经受住来自西方“负增长”言论攻击的同时,保持相对较高的经济增长率。中国在新时代的发展蓝图可以从国内和国际两个层面进行观察和分析。

  制度优势结出繁荣成果

  在国内层面,中国制定了“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如今,中国已经成功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正在意气风发地向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过去十余年来,一系列包括消除绝对贫困、实现共同富裕和打击腐败在内的重大国家政策出台并实施。多措并举的治理方式促使中国社会进步和经济增长都实现了巨大飞跃。近年来,中国也强调对于数字经济、先进技术等新兴产业的重视,并实施了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中国的医疗行业在过去几年中取得了显著进步。在应对新冠疫情期间,中国以创纪录的速度生产了新冠疫苗,为帮助人类控制疫情蔓延作出了卓越贡献。

  这些方略与政策助力中国在许多领域取得了重要进展,重新夺回了鸦片战争之后被剥夺的国际经济和政治地位。一个拥有14亿多人口大国的人均收入显著提高,国内生产总值大幅增长,人均GDP从2011年的5000多美元增长到2021年的12000多美元。中国再次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领头羊”,按照购买力平价测算,中国经济总量占全球经济比重已超18%。2021年,中国打赢了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力度最强的脱贫攻坚战,创造了人类减贫史上的奇迹,帮助超过8亿多人走出极端贫困的沼泽。

  得益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今日的中国也成为世界领先的创新者之一。尽管受到来自西方大国的打压和制裁,中国取得的斐然成就仍然令人惊叹。根据全球创新指数,2021年中国在全球最具创新力的中等收入国家中居于首位。众所周知,中国是专利创新的先驱,长期以来在专利数量大国榜单中名列前茅。

  这里不得不提及中国式现代化的新颖模式,这一模式帮助中国从一穷二白到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并创造了无数让世人赞叹的成就。中国式现代化以经济和科技现代化为显著特征,是一种致力于持续改善人民生活的卓越进程和独特道路;它不同于西方以帝国主义为根基的现代化模式,打破了“现代化=西方化”迷思。值得赞赏的是,中国式现代化也极大地鼓舞了其他国家尤其是第三世界国家的发展。中国通过善意和友好与世界各国分享其现代化经验,使大量国家,包括埃及、沙特阿拉伯、阿联酋等新近加入金砖国家合作机制的国家,均受益于中国式现代化的繁荣成果。

  凝心聚力应对全球性挑战

  在国际层面,自2012年以来,习近平主席提出的一系列全球性倡议和理念呈现了一个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世界新愿景。在对人类未来进行全新思考的基础上,习近平主席得出一个深邃的结论:当前,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在此背景下,各国需要更加开放地面向世界,同时中国的外交政策需进一步深化,以便与更多的国家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建立基于共同利益和相互尊重的经济和政治联系。

  事实上,中国在过去十余年间发起的诸多倡议和理念并非偶然。“一带一路”倡议、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这些倡议以一种前瞻性的视角将人类的需求置于首位,与各国一道凝心聚力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

  首先值得一提的是“一带一路”倡议。该倡议呼吁其他国家与中国一道加入“一带一路”框架下的行动和努力,为全人类的共同未来铺平道路。作为中国为全球尤其是发展中国家打造的合作新平台、开辟的发展新空间,“一带一路”倡议在2013年的启动并非偶然,而是中国对当时特定国际形势作出的回应。中国从穿越千年的古丝绸之路中吸收价值精髓,试图寻找一个既符合丝路历史特征、又与其作为共建“一带一路”合作伙伴和全球贸易大国现实相一致的发展模式。目前,已有150多个国家、30多个国际组织签署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

  十年来,“一带一路”倡议获得阿拉伯国家积极回应,中国已同20多个阿拉伯国家签署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中国与阿拉伯国家之间的双边贸易额在2021年达3300亿美元,与2020年相比增长了37%。双方合作实施和正在建设的项目总计3000多个,重点包括能源发展、港口建设、新兴技术、人工智能以及公路和铁路等基础设施领域。其中,随着沙特阿拉伯与中国的贸易总额从2000年的30亿美元增加到2020年的670亿美元,中国已取代美国成为该国的第一大贸易伙伴。

  全球发展倡议是中国对当今人类面临的诸多问题和危机的积极回应。当前,全球大多数国家都面临着经济增长下滑,且政府缺乏刺激国内发展能力的困难境地。许多国家尤其是发展中国家被剥夺了从他国学习发展经验的机会。长期以来,在美国等西方大国的实际控制下,一些国际组织被当作加强其全球霸权的经济工具,而北约则被当作美国向外扩张的军事工具。

  通过全球发展倡议的落地生根,中国承诺为全球其他国家提供发展机会,并与贫穷国家一道分享其发展经验。长期以来,在西方现代化模式占据主导地位的国际形势下,西方大国通过帝国主义扩张和殖民战争等形式对亚洲、非洲、拉丁美洲等地区的财富进行剥削和掠夺,而全球发展倡议将帮助发展中国家借鉴中国式现代化的丰富经验,从而实现自身国家能力的实质性提升,这将使庞大的国家群体从中受益。

  在一个充满紧张、危机和战争的世界中,习近平主席从审视全球安全局势的高度出发,在2022年的博鳌亚洲论坛年会开幕式上提出了基于“六个坚持”的全球安全倡议,旨在通过和平手段和对话来巩固世界和平的理念,并呼吁不干涉他国事务。这一倡议呼吁拒绝冷战思维,反对单边主义,不搞集团政治和阵营对抗,重视所有国家的合法安全关切。

  全球安全倡议的首批成果在全球局势最为紧张的地区之一——中东地区得到了践行。为人称道的是,中国在沙特阿拉伯和伊朗之间的谈判中发挥了主导作用,最终促成两国签署了一项具有历史性意义的和解协议,恢复了自2016年以来中断的外交关系。这项外交协议标志着全球安全倡议在地区层面的实际落实,对全球尤其是中东地区的安全问题解决具有重要的示范意义。得益于中国的斡旋,沙特阿拉伯和伊朗之间的关系恢复和重建被视为中东地区政治史上的重大转变,对改善该地区长期为战火所困扰的政治形势和经济生活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基于中华民族深厚的历史传统与文化底蕴,全球文明倡议在2023年应运而生。该倡议彰显了中国坚持平等、互鉴、对话、包容的文明观,与西方国家盛行的“文明冲突论”形成了鲜明对比。正如习近平主席指出的,“我们愿同国际社会一道,努力开创世界各国人文交流、文化交融、民心相通新局面,让世界文明百花园姹紫嫣红、生机盎然”,“文明永续发展,既需要薪火相传、代代守护,更需要顺时应势、推陈出新”。该倡议倡导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拒绝将一种单一的文化价值观或模式强加于他人甚至妄图助长意识形态冲突的思维逻辑,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宏阔的文化视野和博大的天下情怀。

  新冠疫情引发的深重危机表明,人类共享前途命运,因此须团结一致、合作无间,共同致力于维护全球人民的健康,否则面对未来一系列可能发生的危机,人类将无法找到有效出路。这场危机也表明我们生活在一个容易缺乏团结和合作的世界,人类对可能突如其来的挑战毫无准备。在这一背景下,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在2021年达沃斯论坛指出,如果有一个词可以形容当今世界,那就是“脆弱”。这种脆弱无处不在,体现在因新冠疫情所凸显的多重危机、不平等问题、气候恶化和地缘政治分歧等方面。对于富裕国家在抗击疫情过程中拒绝全球合作的行为,古特雷斯警告说,如果发达国家认为只需为本国人民接种疫苗就能保证安全,而对发展中国家置之不理,那么它们无疑犯下了严重的认知错误。

  鉴于这一极其险峻的全球现实,习近平主席在2020年第73届世界卫生大会开幕式上,提出了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这一倡议。该倡议旨在减缓疫情对公共卫生和全球经济的冲击,并强调了全球团结抗疫在应对疫情中的重要性。该倡议的诸多条款在多个场合被中国领导层强调和提及,为中国和其他同样追求人类健康之路的国家提供了详细路线图,也可以在未来作为应对全球公共紧急事件的预备方案。

  以上这些倡议被视为中国对时代挑战的有力回应,以及中国面向全人类命运做出的深入思考。这种回应与思考凝聚着“天人合一”“天下大同”等浓厚的中国文化元素,将各类文明置于良性互动而非“丛林法则”等消极竞争的背景下进行考察,因而极大地满足了全球民众对于一个更美好、和谐、安全世界的迫切期待与渴望。

  今天的中国已经证明了自身解决人类共同危机、实现全球发展繁荣的能力。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中国正致力于构建以多元共生、和谐平等、相互尊重、共同受益为特征的新型国际关系,正在为一个彷徨求索的世界点亮前行之路,携手各国同心共护地球家园。

  (作者系浙江工商大学东亚研究院研究员)

责任编辑:崔博涵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