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发展与脱贫攻坚的内在关联
2020年12月15日 09:43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20年12月15日第2069期 作者:李嵩

  2020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之年。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成功地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脱贫攻坚道路,取得了辉煌的减贫成就。一方面,我国提前10年完成了联合国的减贫目标,兑现了让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同全国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的庄严承诺,在中国大地上书写了人类减贫史上的“中国奇迹”。另一方面,我国不断创新脱贫攻坚的方法和路径,在脱贫攻坚伟大实践中积累了许多宝贵经验,既保证了脱贫攻坚任务的高质量完成,使贫困地区“脱真贫、真脱贫”,又推动了贫困地区的永续发展。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包括贫困地区在内的全体中国人民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文明理念(又称“两山理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核心要义在于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构成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之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深刻阐明了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之间的辩证关系,即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尊重自然和敬畏自然,在高效利用自然资源的同时重塑经济发展方式。时至今日,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已经有15年的时间了。这一理念历久弥新,焕发着新的时代光辉,不断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建设迈向新台阶。

  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引领下,我国提出了新的发展理念,走出了一条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绿色发展之路,“两山理论”成为绿色发展理念的理论之基。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强调要“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绿色发展是党和国家提出的“五大发展理念”之一,是中华民族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时代条件,其本质内蕴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以及实现绿色发展的根本要求。在未来5—15年中,构建绿色发展格局要坚持以下两个原则:一是坚持保护生态环境和建构高质量现代经济体系的辩证统一;二是坚持美丽中国建设与以人民为中心发展的有机统一。

  就此而言,脱贫攻坚与绿色发展亦有着内在关联。我国脱贫攻坚既与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密切相连,又与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息息相关。因此,一方面,将绿色发展理念贯彻到扶贫工作中,可以探索出一种绿色发展与脱贫攻坚相互促进、良性互动的发展模式;另一方面,我国脱贫攻坚实践取得的重大突破,又进一步将我国绿色发展的时代任务继续推进向前。进言之,以绿色发展推动脱贫攻坚,就是要处理好脱贫攻坚与绿色发展之间的关系,建立健全绿色脱贫工作机制,推进贫困地区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的同步发展。在绿色发展理念引领下,构建系统的脱贫攻坚策略和措施,以破解致贫难题,增强贫困地区发展动力和内生活力,进而筑牢脱贫成果且有效防止返贫现象发生。

  以绿色发展推动脱贫攻坚,首先,要树立绿色发展的理念意识,全面理解“两山理论”的丰富内涵,深入挖掘绿色发展对于脱贫攻坚的实践意义,树立贫困地区脱贫致富的绿色信念。一方面,应该充分认识生态环境就是生产力。历史上只顾“金山银山”,而侵害侵占“绿水青山”,导致自然环境发生变化,形成恶劣生态局面,这是贫困地区共有的历史根源之一。另一方面,一定要遵循“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的理念,保护生态环境就是提高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自然环境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前提基础与价值归宿,片面追求GDP的增长,走粗放型、消耗型的发展模式,必然会给长远发展留下隐患,短期脱贫必然在将来出现再次返贫。巩固脱贫成果、实现可持续脱贫必须坚持生态优先,切实增强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努力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扶贫局面。

  其次,要大力发展绿色经济,坚持因地制宜,以创新带动发展,推动产业转型升级。贫困地区各自的自然地貌、资源环境、民族习俗、历史文化都有差异,致贫原因各有不同,但基本的症结都是对自身资源的科学创新利用不足。我们一定要深刻理解习近平总书记的“两山理论”内涵和关于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重要指示精神,坚持发展绿色创新经济,以科学技术支撑引领,立足本地资源,积极发挥比较优势,大力发展绿色种植和科技养殖。积极发展文化旅游,重点打造现代生态农业、现代特色服务业等,形成基于绿色理念和自身优势的特色经济结构,构建理念相同而形式各异的脱贫模式。

  再次,要积极开展系统的绿色教育工程,以绿色发展引领贫困地区教育发展,从根本上转变贫困地区群众的思想观念,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和实现未来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贫困地区的发展要坚持绿色发展为核心,要强调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共生。以绿色发展引领贫困地区教育发展,就是回到教育的本原上去思考教育面临的问题,实现教育和经济社会之间的良性互动,化解内部矛盾,优化外部环境,最终促进教育的健康、和谐与可持续发展。贫困地区要开展系统的绿色教育工程,要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和贫困地区群众的身心现状和发展规律,要强化素质教育;要注重培养贫困地区群众的绿色观念,加强生态文明的教育。深刻理解“两山理论”的内涵,深刻认识环境问题是贫困发展的最大难题,用绿色理念激发贫困地区群众的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树立正确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营造风清气正的教育生态,坚持依法治教、立德树人,形成推动贫困地区脱贫致富的思想动力。

  最后,要大力营造绿色生活空间,积极倡导绿色生活文化,努力形成绿色生活方式。贫困地区的生产生活空间改善,生活文化面貌建设,绿色生活方式转变和形成是我国脱贫攻坚的最终体现。要为群众打造绿色生活之区,坚持绿色理念整治脏乱差的环境问题,完善贫困地区改建规划,突出生态环境、低碳环境、设施环境等绿色发展目标,为贫困地区群众打造宜居的绿色生活空间。贫困地区历史积淀的乡村民俗文化是地方发展的灵魂,脱贫攻坚过程中要像爱惜生命一样保护好民俗文化遗产,以新发展理念下的文化视野,寻求民俗文化与脱贫攻坚的生态融合发展之路,形成具有民俗特色的绿色生活文化。要充分调动贫困地区中各界组织的积极性,推动形成绿色生活方式,加强宣传,弘扬生态文化,创立人人关爱环境的社会风尚和文化氛围,形成绿色消费和绿色生产的良性互动。

  综上,以习近平总书记的“两山理论”和绿色发展理念为引领,在系统论引导下树立绿色发展理念,推动绿色发展经济,开展绿色系统教育,形成绿色生活方式,形成脱贫攻坚强大的推动力,必将胜利完成脱贫攻坚的宏伟目标,从而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实现乡村振兴和打造美好新生活。以绿色发展推动脱贫攻坚工作顺利展开,既体现了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相统一的脱贫理念,又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与美丽中国建设相统一的脱贫经验。此外,以绿色发展推动脱贫攻坚取得实效,为全球减贫事业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作者单位:牡丹江师范学院东北亚经济研究中心)

责任编辑:张晶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