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报到”制度:强化党建核心作用
2020年06月16日 23:36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20年6月17日总第1949期 作者:张振洋

  “双报到”制度是指驻区单位党组织到社区报到、在职党员到居住地的居民区党组织报到。该项制度起源于上海,是2010年前后上海市为解决单位党员和社区党员分割管理,进而推进各项党建工作落地社区、弥补社区治理人力资源不足的问题而建立起来的。 总体而言,“双报到”制度在促进党员统一管理、推进党建工作落地社区、整合驻区单位和在职党员力量、完善基层治理体系方面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对城市基层党建和社区治理起到了凝聚人心、整合资源的作用。这一制度安排很快推广到北京、成都、湖州等地,成为基层治理中的重要一环,是党建在基层治理中发挥核心结点作用的重要保障。

  普遍化机制设计

  “双报到”制度通过创新平台设计、开展项目化运作、建立激励机制和做实评估工作,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全国层面基层党建和社会治理领域存在的普遍性问题,其机制内核提炼如下。

  其一,创新报到平台。传统上,在职党员只需凭借一张填有个人信息的纸质报到单(《参与社区活动联系表》)就可以在街镇或者社区党建服务中心(站、点)完成相关报到手续。不过,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发展,许多地区都可以通过网络平台完成“双报到”以及公益项目认领、群众满意度评价等,如上海全市范围内的“上海基层党建”微信公众号、上海宝山区的“社区通”、北京的“党员E先锋”微信平台等。

  其二,开展志愿活动与打造各类认领项目相结合。在职党员通过“双报到”进入社区后,一般需要参与志愿者活动,如成都开展“四季”公益活动等服务社区群众,也可以通过认领微公益项目、微心愿项目或者提供专业知识(如法律纠纷调解、合唱艺术指导)来服务社区和群众。驻区单位则可以通过结对帮扶社区或者通过认领共治项目的形式参与社区治理。如上海市宝山区、普陀区、浦东新区普遍开展的“潮汐式停车”项目就是一个典型。

  其三,建立激励机制。在“双报到”制度落地的过程中,街镇和社区通过政治激励(如给予积极参与基层党建的驻区单位负责人在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提名上一定比例的倾斜)、经济激励(给予先进党支部经费奖励、建立个人“红色账户”或者“正能量值”积分换取纪念品)等手段促进党员进社区、驻区单位认领项目,参与社区共治。在湖州的案例中,党组织会通过公开“家园先锋”的社区活跃度,激发“双报到”党员的社区服务热情。

  其四,做实评估机制。根据“双报告”要求,街镇和社区党组织拥有对在职党员和驻区单位党组织参与基层治理工作的评估权,他们有权向相关党组织提交类似“社会责任报告”的年度文件。如上海市宝山区将“一表一卡一单”,作为相关党组织考核党员和驻区单位党组织的依据。另外,服务受众也可以通过评议会、微信公众号等形式对党员的公益志愿活动项目效果进行评价。

  集聚资源 形成治理亮点

  “双报到”制度在全国各地的实践中体现出了较为明显的普遍化要素,这为提炼其特点提供了可能。“双报到”制度的特点包括三个主要方面。其一,重视制度建设的作用,主要体现在通过多元激励机制和评估约束机制动员广大在职党员和驻区单位加入基层治理,形成“党员进社区,人人做公益”的争先创优氛围。其二,注重吸纳信息技术,主要体现为通过“互联网+”平台帮助在职党员开展“双报到”和认领公益服务项目,并由服务受众进行在线评价。其三,以项目化运作为载体,主要体现为基层党组织将一些治理工作打造成公益服务项目供在职党员和驻区单位认领,有助于集聚资源,形成治理亮点。

  以坚实的制度建设为抓手、“互联网+”平台为技术支撑,以及项目化运作为服务载体,“双报到”的制度优势在基层治理中得以充分展现出来。概括而言,“双报到”的制度优势包括以下三个主要方面。

  首先,资源整合的优势。人财物力资源是实现基层社会有效治理的重要物质保障。“双报到”制度通过将在职党员和驻区单位动员进基层治理体系,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体制内和体制外资源的区别与隔阂,实现了社会资源的有效整合。一方面,在职党员和驻区单位的资源进入社区,参与“家园守卫队”“慰问独居老人和孤寡老人”行动,以及帮助社区草根团队开展自治活动等,丰富了社区治理资源。另一方面,基层政府和社区也努力回馈在职党员和驻区单位,通过制作“白领午餐地图”、举办“职场讲座”,以及开展“相亲交友”活动满足广大在职党员和驻区单位的诸多需求。值得一提的是,许多城市基层治理中的“潮汐式停车”项目成为驻区单位和社区进行资源整合、实现互帮互助的良好典范。

  其次,参与吸纳的优势。人气是基层治理最宝贵的财富。“双报到”制度的一大独特优势便是将驻区单位的在职党员和年轻白领动员进基层治理体系,部分改变了基层治理中常见的“老面孔”问题。一方面,年轻人的参与为基层治理注入了新鲜血液,增强了基层治理可持续发展的人力资源基础;另一方面,驻区单位和在职党员能够通过认领服务项目,吸引社区居民持续参与,强化居民的参与惯性。换言之,“双报到”制度有助于通过“动员增量”实现“强化存量”,实现社区社会资本的不断累积和社会参与的良性循环。

  最后,收集民意的优势。人民群众满意不满意是检验我们党工作成效的重要标准,因此通过制度化渠道获取民意,进而改进基层治理工作成为基层党建的重要一环。“双报到”制度通过“互联网+”平台,吸纳广大社区居民参与,并通过完善的流程设计,鼓励居民在线评议公益服务项目。例如,上海市宝山区居民就能够在“社区通”平台上对各类公益服务项目“点赞”“吐槽”,基层党组织也借此得以了解部分社情民意,这为基层党组织改进项目运作提供了支撑。

  目前来看,“双报到”制度依靠自身优势在亮明在职党员身份、加强流动党员和在职党员管理、服务社区群众、共担社会责任等方面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双报到”制度在资源整合、参与吸纳和民意收集方面的独特优势体现了基层党建在引领基层治理中的关键作用。

  可以预见,“双报到”制度在未来的基层治理中将会扮演更为重要的角色。一是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将在基层党组织进一步精准识别党员的专业特长后得到更多的释放;二是在职党员的公益服务领域将在线上公益平台进一步完善后得到有效扩展;三是在职党员和驻区单位的服务热情将在基层党委和政府一系列惠企惠民政策实施后得到进一步点燃。

  在此基础上,通过“双报到”制度,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基层社会共同体将会变得可期。而党建引领的制度优势也将在基层治理中转化为治理效能,助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作者单位:上海师范大学哲学与法政学院)

责任编辑:王宁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