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关于中国诗学或美学之“兴”,我们首先不是把它视为一种修辞手段,而是尊之为中国早期思想关于世界整体关联以及天人关系变化的一种运思策略。此一运思下,“比”和“兴”的关系,确实颇类似于西方“比喻”和“象征”的关系。前者所构建的联系比较紧密,后者就相对疏松,或者让人感觉失去了固定结构,联系变得飘忽不定。朱自清、宗白华和朱光潜三位前辈在给“兴”作定位时,不约而同选用了象征,隐喻倒反而用得少一些。象征策略把“意象”作为一个解释单位,并在“意”与“象”的关系语境中解释“兴”。这样,“兴”在不知不觉中脱离世界整体关联和天人之际的传统语境,而关于意象的美学也和它成立的初衷——重建中国品格的美学——渐行渐远。
关键词:兴 比 象征 隐喻 天人关系 并置
作者张节末,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教授(绍兴 312069)。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