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阐释是一种以获得承认、达成共识为目标且兼具相对独立性的社会历史活动。作为时代共识的精华,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也是一个私人话语不断被公共理性裁定有效并接纳进入历史、产生影响的过程。西方哲学社会科学思想理论形成发展过程中,曾在不同时期历史确定性前提和共性问题阈基础上,较为充分地利用了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所提供之可能边界约束区间,具备了较强的阐释弹性,于较大公共理性范围内将其私人话语成功抬高为普遍性共识,尽管其阐释严格来讲并非一定“有效”(纯粹阐释学意义上),前提和内容也未必“真实”。作为基于当代伟大实践的思想理论活动,当代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必须在历史发展共性基础上关注人类命运,把握时代最新主题,并于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所赋予之可能边界约束范围内不断生发创新,以增加阐释弹性,拓展阐释版图,获得世界范围内更广大公共理性承认。
关键词:公共阐释 公共理性 共识 有效阐释 阐释弹性
作者陆丹,三亚学院教授;王瑛,三亚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员。(三亚 572000)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