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风险与科学技术治理
2019年01月17日 10:40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 作者:

  编者按:当代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不仅深刻改变了人类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而且也使科技与社会的关系发生了重大变化。一方面,科技创新在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中的战略地位不断提高,科技活动的公共性更加突出;另一方面,科技创新活动的参与主体多元化,创新风险增加,科技治理的复杂性日益提高。

  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要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强化基础研究,实现前瞻性基础研究、引领性原创成果重大突破……”在创新成为引领发展第一动力的当下,在国家、社会、科学技术共同体各个层面,如何实现对科学技术的社会治理而又保有科学技术适度的自主性和创造活力?如何认识和预防、化解科技创新所带来的风险?都是不可回避的社会学命题。

  2018年7月,《中国社会科学评价》编辑部邀请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副院长、教授李正风,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教授赵万里,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研究员赵延东,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科技哲学部主任、教授徐飞等学者围绕上述问题举行了对话会。现将对话会的部分成果以“创新、风险与科学技术治理”专题推出,以飨读者。

  《自治、他治与共治:当代科技的治理与创新》(赵万里)文在分析了当代科学技术的自主性与公共性两种面相后认为,科学技术的社会治理应该在科学技术的自主性和公共性之间寻求适当的张力。国家创新体系需要从系统边界、制度规范和协商网络三个方面入手,形塑科技与社会的良性互动关系,建构科技、政府、市场、公众共同参与的均衡治理结构。

  《重视创新风险推动可持续创新》(赵延东)文认为,从创新的内涵来看,创新始终伴随着风险,不仅包括创新失败的风险,也包括创新的“未预料后果”所导致的经济、政治、社会和伦理风险等。我们需要在制度、文化、环境层面重新认识创新与风险的一体两面的关系,既要避免出现因厌恶风险而导致的创新动力不足问题,也要预防因对社会风险认识不足导致的创新社会接受度下降和创新环境恶化等一系列恶果。为此,需要加强创新的社会治理,大力倡导负责任的研究与创新,保证创新的可持续性。

  

  自治、他治与共治:当代科技的治理与创新

  赵万里

  摘要:当代科学技术具有自主性与公共性两种面相,前者呈现为一种相对独立的自治体制,后者使对科学技术的社会治理成为可能。科学技术的自主性与公共性具有各自的内在逻辑,国家创新体系需要从系统边界、制度规范和协商网络三个方面入手,建构一种科技与社会良性互动的均衡治理结构。在科学技术的自主性和公共性之间寻求适当的张力,形塑科学与政府、市场、公众之间稳定均衡的互动关系和结构体系,乃是达致科学技术善治之道的关键。

  关键词:科技治理 自主性 公共性

  作者赵万里,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教授(天津 300350)。

  

  重视创新风险  推动可持续创新

  赵延东

  摘要:创新是一个充满风险的过程,其风险包括两类:一是创新失败的风险,二是由创新带来的“未预料后果”导致的经济、政治、社会和伦理风险等。如果不能充分重视和控制创新风险,将导致创新动力不足、创新社会接受度下降和创新环境恶化等一系列恶果,危及创新的可持续性。在创新已成为时代主旋律的今天,应加强创新的社会治理,大力倡导负责任的研究与创新,为创新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引导创新朝着满足人民对幸福美好生活的需求,实现更加充分、平衡、可持续发展的方向前行。

  关键词:创新 风险 可持续发展 社会治理 负责任研究与创新

  作者赵延东,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理论与方法研究中心教授、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研究员(北京100872)。

责任编辑:崔岑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