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治理变革及前沿
2018年10月18日 15:18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 作者:

  编者按:改革开放40年是中国经济飞速发展的40年,也是社会发生急剧变化的40年。在外部环境的变化和冲击下,个体、组织、社会、国家如何管理自身,以使得整个国家和社会能够因应发展带来的新问题、新情况、新局面,从而实现十九大报告提出的,从2020年到2035年,“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基本实现。现代社会治理格局基本形成,社会充满活力又和谐有序”,从2035年到21世纪中叶,“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就成为与社会的每个个体息息相关的重要问题。

  因此,以2018年5月26—27日北京大学社会学系、北京大学中国社会与发展研究中心联合主办的“发展中的治理”学术研讨会“中国基层社会治理”、“治理变革前沿”两个圆桌对话内容为基础,本刊推出“中国社会治理变革及前沿”专题。

  在《中国基层社会治理的变迁与脉络——李连江、张静、刘守英、应星对话录》中,香港中文大学政治学系教授李连江、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张静、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刘守英、中国政法大学社会学院教授应星都对治理概念进行了梳理和定义;应星总结提出了理解中国40年基层社会治理变迁的5条总体线索;在城市治理方面,张静认为组织化关系发生变迁,体制外组织大量出现,而国家体制对于体制外社会成员和组织的整合度较低,对社会治理提出了挑战;刘守英则对乡村治理和社会转型、乡村治理的核心问题、乡村秩序结构给出了自己的理解。

  《金融和技术变迁给治理带来哪些挑战——陈介玄、邱泽奇、刘世定、司晓对话录》中,台湾东海大学社会学系教授陈介玄重新回顾了金融对体制的重塑,指出了在不同层次上金融对治理的冲击;北京大学中国社会与发展研究中心教授刘世定从合约视角出发,认为有三个和金融有关的治理问题应该引起重视,包括通货膨胀治理、金融和信息技术背景下的财富分配治理、对产权保护的治理;北京大学中国社会与发展研究中心教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邱泽奇认为,技术迭代的速度之快导致了治理面临两面作战的挑战,一面是技术治理的挑战,另一面是社会治理的挑战,由此带来的市场与社会关系失衡更加值得注意;腾讯研究院院长司晓博士则就平台的责任以及技术在治理中的应用前景等方面给出了解析。

  我们期望借学者之间思想的碰撞,推进学术研究对社会治理的贡献。

    中国基层社会治理的变迁与脉络——李连江、张静、刘守英、应星对话录

  李连江 张静 刘守英 应星

    金融和技术变迁给治理带来哪些挑战——陈介玄、邱泽奇、刘世定、司晓对话录

  陈介玄 邱泽奇 刘世定 司晓

责任编辑:崔岑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