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阐释学“阐释”的张力与“阐释”的唯物史观奠基
2018年07月05日 09:43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 作者:张文喜

  摘要:构建基于“公共阐释”的当代中国阐释学派,需要对西方阐释学和当代阐释学发展的现状作出深刻反思。反观西方阐释学发展的道路,在西方阐释学传统中,一直存在着“私独性”与“公共性”、“私人理解”与“公共理解”、“方法”与“反方法”之间的“阐释”的张力。在这种张力的支配下,阐释学要么演变为局限于某一特殊学科范围内的阐释学,要么成为学者“私人阐释”或“私人理解”的产物。因此,阐释学领域的本质性并未居于阐释世界的绝对精神之中,而应当被导回到“他们的现实生活过程”之中。阐释的定义源于认真观察社会历史得出的复杂判断。根据马克思的阐释学原则,一个人若不能理解社会生活的实践本质,对于理论活动真理性的宣称就不能选择适当的表述和表达,就会走向神秘主义。因此,就目前而言,奠基于唯物史观之上的马克思阐释学才是真正的当代阐释学。

  关键词:西方阐释学  马克思阐释学  唯物史观

  作者张文喜,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教授(北京  100872)。

责任编辑:崔岑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