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使精神生产与物质生产日趋融合的当代物联网生产方式,宣告西方传统美学范式的式微和马克思美学范式的复兴。马克思审美分享主义以生产性自由个性为审美主体的基本特性,以劳动者共享生产资料为这种主体建构、生成的物质基础。拥有生产资料的小生产者的劳动及其产品具有生产性自由个性和“半艺术性质”,而被剥夺了生产资料的雇佣工人的劳动及其产品则丧失了自由个性和艺术性。共产主义使精神生产资料(自由时间)从物质生产中游离出来并让每一个劳动者共享,为具有生产性自由个性的“全面发展的个人”在包括艺术在内的“自由的精神生产”中的生成提供物质基础——物联网生产方式使作为劳动者的“创客”重新共享生产资料,为考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建共享”主体向“全面发展的个人”渐进生成的进程提供了现实出发点,而习近平“共享发展”理念则为这种考察提供了理论立足点。审美分享主义的建构,一方面有助于美学的马克思主义中国话语体系建设,另一方面也有助于从美学的角度深入理解习近平“共享发展”理念。
关键词:审美分享主义 生产性自由个性 全面发展的个人 创客 精神生产资料
作者刘方喜,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北京 100732)。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