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训诂通义理:以戴震、章太炎等人为线索论清代汉学的哲学方法
2018年08月09日 16:26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 作者:陈少明

  摘要:汉学与宋学之争,实迄于清代。汉学擅考据,宋学精义理,各有所长。宋学与汉学是经典研究中追寻意义的两种方法,两者都力求揭示蕴含在经典文本中的义理。汉学重训诂不仅有助于思想史的还原,还可以提供一条不同于宋学的探索义理之路。按照章太炎的语言缘起说,训诂具有解蔽见道之功用,是治学之基本功。借助训诂展开的哲学史探寻,不仅能发挥解构形上学的作用,而且对哲学有深耕力作之功,从而使观念的图景不断充实与整合。在中国哲学史上,汉学是借助字义澄清义理,宋学是透过语义构思义理;汉学是对思想源头的挖掘,宋学则是思想景观的构筑。总结清代汉学的哲学遗产,绝非主张退回传统的训诂学领域,更非在汉宋之争中为一方摇旗呐喊,而是在展望中国哲学的发展前景时回望传统的一个必要环节。

  关键词:汉学  义理  考据  训诂

  作者陈少明,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中山大学哲学系教授(广州  510275)。

责任编辑:崔岑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