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理性与阐释活动的规范性本质
2018年04月26日 10:47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 作者:韩东晖

  摘要:在走向公共理性的观念中,哲学阐释学发挥了重要作用。侧重公共性、实践性和规范性的视角来理解理性,强调基于历史性的文化和社会性的实践而凸显出的规范性维度,哲学阐释学对理性的批判是对理性的丰富和扩展。但是阐释学面临的难题,就是既要限制纯粹理性的过度膨胀,同时又不陷入相对主义的沼泽。这需要把握语境、事实、规则、视角等问题上的阐释学处境,走出视角主义困境。基于公共理性的公共性阐释活动是一条希望之路。这种公共阐释建立在哲学阐释学与理性自身批判的互鉴之上,公共阐释的基础是公共理性的活动,因此其公共性得以敞开,其规范性得以阐明。公共阐释应当具有的清晰的表达形式、真正的认知意义和自身反思的理解价值;公共性与规范性的实质性结合,使公共阐释将公共理性讲道理、讲真话的精神和力量充分展示出来。

  关键词:公共理性 公共阐释 规范性 重叠共识

  作者韩东晖,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教授(北京 100872)。

责任编辑:崔岑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