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物史观视域中的政治经济学批判
2016年11月03日 15:18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 作者:唐正东 曹典顺 丰子义

  编者按:发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不能拘泥于一般思想原则的论辩或在不同的文本之间论争,更不能以形而上学方式构建思辨的知识论体系,而是要面向中国问题,实现中国道路的表达、中国经验的总结以及中国问题的反思,探寻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历史之谜。但重新审视马克思唯物史观视域中的政治经济学批判以及两者的内在关联,从思想史的角度发现马克思把握时代的思想创造的当代意义,依然是重大理论和现实关切的问题。南京大学哲学系、马克思主义社会理论研究中心教授唐正东认为,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具有从交换价值批判向使用价值与交换价值统一性的批判、从使用价值与交换价值统一性的批判向剩余价值批判、从剩余价值批判向资本关系再生产过程的批判的三重逻辑层次。马克思从具体的历史的客观内在矛盾运动的角度深化了唯物史观,从一种更深刻的理论层面诠释了实践理论、物化批判理论的应有之义。江苏师范大学哲学与公共管理学院、哲学范式研究中心曹典顺教授强调,马克思政治经济学与唯物史观存在着内在关联。问题关联是这一内在关联的第一个阶段,关联的内容是政治经济学的问题反思与唯物史观的萌芽。理论关联是这一内在关联的第二个阶段,关联的内容是政治经济学(国民经济学)的理论批判与唯物史观的出场。实践关联是这一内在关联的第三个阶段,关联的内容是政治经济学的原理阐释与唯物史观的在场。北京大学哲学系丰子义教授认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应该深入研究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批判的“反思”功能和“穿透”功能,“回归”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批判的研究对象、理论主题、研究方法、研究路径,进而考察在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的问题的过程中,构建当代中国的政治经济学。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的逻辑层次  唐正东

  政治经济学与唯物史观的内在关联  曹典顺

  政治经济学批判功能的当代价值  丰子义

责任编辑:崔岑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