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唯物主义研究:问题域与学科性
2014年03月26日 16:17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 作者:郝立新 丰子义 贺来 郑永扣 潘中伟

  编者按:马克思主义哲学即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发展创新马克思主义哲学必须深入研究作为其核心内容之一的历史唯物主义。中国道路探索过程中的重大现实问题,也需要我们进一步推进对历史唯物主义的研究。这正是近年来历史唯物主义再度受到学界高度关注的重要原因。为了推动学术界深化对历史唯物主义的性质和主题的思考,本刊编辑部邀请几位学者以专题的方式从不同的视角理解、阐释历史唯物主义。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教授郝立新认为应重视历史唯物主义理论的内在整体性,从整体上把握历史唯物主义的本质、特征和发展形态。这有助于我们深化对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的认识,并理解或解决历史唯物主义论争中的一些分歧。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丰子义认为,准确理解和把握历史唯物主义并对其进行合理的定位,须充分考虑到实现无产阶级和人类的解放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主题。在这一主题的指引下,马克思不仅实现了对资本主义的彻底批判,也丰富发展了历史唯物主义。这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具有理论启示和价值。吉林大学哲学基础理论研究中心教授贺来认为,历史唯物主义与辩证法具有深层的一致性。马克思通过对黑格尔的批判,从人的现实的感性实践活动出发,为辩证法奠定了真实的基础。历史唯物主义的“社会历史”概念为超越两极对立提供现实基础,禀赋着丰富的辩证内涵。批判性作为辩证法的理论本质,同样也是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品格。郑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郑永扣、副教授潘中伟认为,德国古典哲学提出了哲学科学化的目标,马克思恩格斯批判地继承了其中关于“哲学”、“科学”的基本界定。尽管历史唯物主义有其自身的哲学前提,它仍然是一门历史科学的理论纲要。历史唯物主义既不是历史哲学,也不是孔德意义上的实证科学。

责任编辑:梁瑞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