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一百年来,在世界现代化潮流中,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把握历史大势、掌握历史主动,不懈探索、接力奋斗,成功走出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符合人民意愿的现代化道路,为世界和平、发展、进步作出了重大贡献。习近平总书记在建党百年庆祝大会上深刻指出,我们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造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这是对中国实践、中国创造的历史意义和世界意义的高度概括,标注了中国现代化道路的新定位、中华文明发展的新高度。
一、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彰显着自立自强、创新创造的鲜明特质。世界近代以来的历史证明,现代化是强国富民的必然途径,但通向现代化的道路不止一条。在中国这样一个有着悠久历史、超大人口规模、广阔地域的国家探索现代化道路,没有现成的经验可循,必须立足国情和历史文化传统开拓创新、不懈探索。我们在顺应历史大势中坚定走自己的路,从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到推进“一化三改”、正确处理“十大关系”,到实行改革开放、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再到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扩大开放,这都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的坚持和发展,都是对强国复兴梦想的坚守和求索。
经过长期努力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的砥砺奋斗,我们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正在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目标迈进。现在,中华民族的自信心和自豪感极大振奋,中国人民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无比坚定,以创造书写新篇、以奋斗开创未来成为当代中国的最强音。我们将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更好把握现代化建设普遍性和特殊性、主体性和开放性、延续性和创新性的有机统一,赋予中国式现代化更加鲜明的实践特色、理论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
二、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映照着人民至上、为民造福的价值底色。中国式现代化是在党的领导下走社会主义道路的现代化,根本目的是让老百姓过上更加幸福、更加美好的生活。党的十八大以来,无论是举全党全国之力打赢脱贫攻坚战,还是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不惜一切代价救治病患,无论是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还是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都彰显了人民至上、以人民为中心的崇高追求,体现了发展为了人民、发展造福人民的行动价值。
现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促进共同富裕,已经成为现阶段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基本目标和现实任务。之所以在今天突出强调共同富裕,是因为这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体现着中国共产党为人民谋利益、谋福祉的性质宗旨;是因为我们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入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阶段,只有坚持共同富裕这个方向,才能激发人民创造活力、凝聚人民团结奋斗;是因为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还很突出,只有扎实推进共同富裕,才能确保我国现代化健康持续发展。正是基于此,我们明确提出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必将为中国现代化迈向更高阶段注入强大驱动力。
三、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蕴含着全面发展、全面进步的方向目标。社会主义中国在探索现代化的道路上,始终把发展作为解决所有问题的基础和关键,把全面发展、协调发展、永续发展作为不懈追求。新中国成立后,我们把发展生产作为最紧迫的任务,为现代化建设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改革开放后,我们对发展内涵的认识不断深化,逐步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提出了“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提出了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等重大战略思想,为新时代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标定了发展方向、指明了发展路径。
现在,我们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关键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深刻把握中国式现代化赋予发展的新内涵、新要求。这个新内涵新要求,就在于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推动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就在于正确处理发展中的重大关系,促进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相适应,促进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就在于我们追求的发展是贯彻新发展理念的发展,是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这些新内涵新要求,凝结着人类社会对发展规律、发展价值的理性认识,标识着在社会主义道路上推进现代化的前进方向。
四、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昭示着和平发展、包容互鉴的理念追求。中华民族历来尚和合、求大同,中国人民正从事着光明的、正义的社会主义事业。我们始终高举和平发展的旗帜,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向世界作出了永远不称霸、永远不扩张的庄严承诺。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以高远的视野、宽广的胸襟,鲜明提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新型国际关系、共建“一带一路”等重要理念和重大倡议,并付诸于实际行动,展现了一个负责任大国的格局和担当。
文明因多样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鉴、因互鉴而发展,通往现代化的道路也是如此。在创造更加美好生活、建设更加美好世界的共同愿景下,应当尊重各国自主探索符合本国国情现代化道路的努力,加强现代化建设经验的交流互鉴,丰富人类走向现代化的路径。我们将大力弘扬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始终做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公共产品的提供者,努力以现代化建设的新成果为世界作出更大贡献。
作为中外哲学社会科学交流的重要平台,“学术中国”国际高峰论坛得到国内外专家学者的大力支持和积极参与。希望大家围绕论坛主题深入讨论,碰撞思想火花、提出真知灼见,也期待大家为中国和世界的发展继续建言献策、贡献力量。
(本文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宣部部长黄坤明2021年10月14日在首届“学术中国”国际高峰论坛上的主旨演讲,刊发时有删节。)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