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增强全球经济活力
2019年08月26日 09:22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19年8月26日第1764期 作者:本报驻伦敦记者 赵媛

  近日,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报告《2019年全球创新指数(GII):打造健康生活——医学创新的未来》。报告揭示了全球创新发展的趋势与特点,着重关注健康产业的创新发展前景。报告提出,相较于2018年,2019年全球经济增长乏力,生产力增长率创历史新低,经济不确定性增加,市场情绪低迷。在此背景之下,世界各国仍需持续推进创新发展。本报记者就报告内容及相关问题采访了专家学者。

  经济不确定性影响创新发展

  放眼当下,世界各国通过推进创新发展,推动经济及社会进步。报告认为,各国在制定创新政策的同时,关注高新科技行业及其他行业领域,着力构建可持续发展的创新生态网络。全球创新投资逐年上涨,全球研发支出的增速已经高于全球经济增速。

  尽管全球经济增长乏力,但创新支出持续增长。报告显示,公共部门资金支持对于基础研发至关重要。基础研发是未来创新的关键。当前,公共研发支出的增长正在放缓,这种现象在多个发达经济体中更为明显。此外,世界范围内保护主义抬头,影响技术密集型行业发展以及知识共享,对全球创新网络构建形成威胁。国际贸易投资壁垒增多、劳动力流动受阻等因素,将掣肘创新生产力的可持续发展。报告还提出,创新鸿沟依旧存在。虽然创新发展呈现从高收入经济体向中等收入经济体转移的趋势,但是全球创新投入和产出仍然集中在为数不多的经济体。

  发展中国家创新能力增强

  世界创新格局发生了变化,发展中国家创新能力得到增强。报告显示,瑞士是全球最具创新性的国家。中国实现了创新能力持续增强并引领国际创新。中国是中等收入经济体中唯一进入排名前30的国家,并在多个领域表现出显著的创新能力。

  从地区发展角度来看,亚洲创新水平正持续增长,但若要通过推行创新政策以影响国际创新格局,还需要更多的时间和努力。报告还显示,部分经济体在创新领域的投资回报率高于其他经济体。各国将创新能力转化为实际回报的效率存在明显差异。例如,瑞士、荷兰、瑞典、中国、保加利亚等国家,能够将创新投入转化为更高水平产出。其中,中国表现亮眼,能够高效地将投入转化为创新产出。

  综合措施推进创新

  英国帝国理工学院经济学副教授拉尔夫·马丁(Ralf Martin)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增强创新能力,需要整合现有的增长和绿色创新政策,确保经济体系的资源利用效率。同时,应根据具体国情,确定优先发展的科研计划,并考虑包括积极的技术溢出效应在内的多种因素。还要在当前经济体系中设立清晰合理的碳价格,采取多种激励综合措施,以实现低碳、可持续发展。

  报告建议,各国在关注创新数量的同时,应更加注重创新质量。例如,在制定与评估创新政策时,着重关注创新投入和产出的质量。全球创新指数通过考量多项影响因素,来衡量各国的创新质量,其中包括高等院校的水平、专利发明的国际化程度、科研出版成果的质量等。在高收入经济体中,美国位居第一,其次是德国和日本。在中等收入经济体中,创新质量指标排名保持稳定,中国位居第一,其次是印度及俄罗斯。具体而言,在高等院校水平方面,美国、英国及中国位居全球前三名。在专利国际化方面,欧洲国家优势突出,中国在中等收入经济体中居首。在出版物质量方面,美国、英国与德国全球领先。

  马丁认为,创新是生产力增长的关键,有利于资源的高效利用。政府部门需要通过直接投资和制定相关政策,激励私营部门进行创新投资。此外,政府可以引领创新方向,引导创新向低碳、可持续的方向发展。例如,英国的研发支出占其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仍有提高空间,未来应增加在能源技术、低碳环保等领域的创新投资。

  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商学院创新研究教授马克·道格森(Mark Dodgson)提出,政府需要协调各领域创新投资。例如,在国防、卫生、教育、工业、通信、城市和基础设施等领域进行科学合理权衡。要综合初创企业、风险投资人、科学研究者、知识产权律师等多方经验,优化创新体系,确定创新发展的优先事项及综合政策发展框架。政府还需要深刻理解创新的过程,以推行适宜的政策。

  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建议,各国应支持建立新的数据基础设施,制定数字健康战略,开发高效、安全的数据收集、管理和共享系统。

  (本报伦敦8月24日电)

责任编辑:崔岑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