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
2018年07月20日 08:25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18年7月20日第1497期 作者:本报记者 赵璐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支持传统产业优化升级,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瞄准国际标准提高水平。生产性服务业作为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力量,对中国跻身制造强国之列具有深远意义。

  发展呈现三个趋势

  伴随互联网与服务业的不断结合,服务业新的业态、新的模式不断涌现,服务模式创新成为现代服务业竞争的核心。在湖南大学经济与贸易学院教授陈乐一看来,服务业发展主要呈现三个趋势:第一,我国信息服务业发展迅速,文化创意、休闲娱乐、高技术服务等服务新业态发展势头强劲,服务业已经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第二,“互联网+”的广泛渗透,催生了网络约车、移动办公、远程教育、远程医疗、电子商务、移动支付等新服务模式,服务的便利性、时效性显著提高,带动了服务业市场效率不断提升。第三,互联网金融、互联网旅游、互联网娱乐等服务业新产品不断出现,并通过市场竞争等方式得到充分发展,进而促进了传统服务行业的发展。

  “我国服务业领域推进‘互联网+’的速度远超于世界其他国家,这一方面得益于我国庞大的国内需求市场,消费者对新兴商业模式的认可度和接受度较高。另一方面,‘互联网+’在服务业领域的推进大多是商业模式的复制,至多是适应性创新,进入门槛低。”南开大学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院副院长白雪洁表示,这类短期收益大的行业,是资本乐于追逐的领域,容易产生资金的潮涌现象。对服务企业而言,在习惯了拷贝商业模式以及需求市场规模扩张的激烈竞争后,容易忽视“为顾客创造出持续价值”的企业核心竞争力。

  服务业开放程度不断扩大

  生产性服务业作为直接面向生产者的服务产业,是当前全球增长速度最快、知识密集度最高、高层次人才最集中的产业,也是构建高精尖经济结构的有效支撑。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具有良好的发展态势,但同时也面临着发展的短板。

  复旦大学管理学院教授骆品亮总结到,现阶段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需要着力解决几个问题。首先,发展专业人才和制度供给等产业要素的问题。与先进制造业相匹配的生产性服务业对从业人员的要求较高,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对产业运营的规制机制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次,扩大产业需求,增强生产型企业的服务外包意愿。再次,积极提高产业自主创新能力、改善产业运行绩效的问题。

  陈乐一认为,目前我国生产性服务市场需求动能不足,限制了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是社会化分工发展的结果,依赖于制造业的发展。当前,我国正处于新旧动能转换的攻坚期,从培育新增长点、形成新动能,到形成规模化、社会化的生产性服务需求,还需要一定的周期。同时,生产性服务业领域开放度不足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其发展。目前,国家正加快推进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示范区建设,服务业开放程度正不断扩大。但是总体来说,无论是对内还是对外,服务业开放程度仍然偏低。

  推动与农业、制造业的深度融合

  生产性服务业的蓬勃发展,也加快了其与农业、制造业的融合。融合发展对于推动产业结构调整,促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提升我国国际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骆品亮表示,要以制造业和农业转型发展的现实需求来驱动生产性服务业的产业创新,丰富服务产品和服务形态的多样化,降低服务成本、改进服务效率,提高供需双方的契合度。同时,从产业链的角度构建生产性服务业的合作创新网络,对制造业或农业的服务需求中的共性或关键性问题进行攻关。除此之外,还需要构建生产性服务的综合服务平台,在对分布式的区域性生产服务资源进行有机整合的同时,打造生产性服务生态的闭环系统,为制造业或农业企业的服务外包提供综合解决方案。

  在陈乐一看来,推动生产性服务业与农业、制造业的深度融合发展,主要是“搭平台、提水平、建园区”。他建议提升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水平,扩大服务业开放程度,推动服务行业标准化、规范化、监管化发展。企业要把握新时代我国产业转型升级、业态融合发展趋势和市场需求,优化服务业产品结构,匹配市场需求。政府与相关部门应鼓励和支持生产性服务业企业加强品牌建设。同时,生产性服务业的园区聚集发展,也是促进生产性服务业与农业、制造业融合发展的实现形式。通过共同构成产业发展的服务体系,提升产业集群发展环境,更好地服务支撑区域经济升级发展。

责任编辑:崔岑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