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时代的机遇与挑战
2018年05月28日 08:34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18年5月28日第1459期 作者:本报驻伦敦记者 赵媛

  数字化与自动化为合作、生产与管理开创了新机遇,同时数字化变革为劳动力市场、技能发展以及组织架构带来了新挑战。5月24日,英国皇家国际事务研究所主办的“未来工作2018:数字时代的机遇与风险”研讨会在伦敦举行。研讨会设有生产率危机、技术与工作瓦解、人力资源投资与赋能、未来工作及变革职场4个专题讨论环节。技术变革如何提升生产率,技术变革对行业政策制定以及行业发展有何影响,如何帮助人们为未来职场做准备。记者就以上问题采访了与会专家学者。

  注重个人技能提升

  麦肯锡全球研究院院长詹姆斯·曼伊卡(James Manyika)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人工智能与自动化发展迅速。机器学习等技术的发展与广泛应用,计算机计算能力的提升以及可获取的海量数据,都促成了这种高速发展。数字技术发展可以提高生产率,为解决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提供方案。以英国为例,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加深,社会需求持续疲软,生产力快速增长的行业数量较少,数字化创新发展可成为解决社会问题的希望。然而,当今社会面临数字化发展不平衡的挑战。不同行业数字化水平差异显著,如通信行业、媒体行业等数字化程度较高,而农业、建筑业等数字化程度相对较低。此外,企业层面的数字化程度差异同样显著。高度数字化的企业通常薪资增长快、生产率高。

  曼伊卡表示,麦肯锡全球研究院研究预测了2016—2030年技能需求变化的趋势,其中市场对技术相关技能的需求将持续增长,对社交技能的需求也呈现增长趋势,而对基本认知技能以及体力劳动技能的需求则呈现下降趋势。因而,与其说数字时代最大的担忧来自于是否有足够的工作机会,不如说如何提升人们的工作技能,如何帮助人们平稳完成职业转变。

  与会专家提出,科技发展对工作的影响已经显现。时下共享经济、零工经济的发展具有很多优势。例如,消费者可以降低成本,享受更多产品和服务,工作者可以享有自主工作权利。但零工经济主要集中在低技能、低工资的领域,劳动福利保障有限,仍面临可持续发展的挑战。对此,与会专家表示,未来应借助技术优势,发挥零工经济灵活性的潜力,帮助人们实现做兴趣所在、专业所长的工作。随着社会分工精细化,每个人都可以成为某一细化领域的专家,这些专长、经验对社会具有价值;对于专业技能拥有者,在与他人、社区分享知识的过程中也获得了自我价值的认同。此外,知识分享也推动了社会融合创新发展。

  创新行业政策

  3月14日,经合组织发布的《自动化、技能应用与培训》报告显示,在参与调查的32个经合组织国家中,就工作涉及的任务而言,近50%的工作可能受到自动化的显著影响,而14%的工作可以达到70%以上的自动化水平。国家间自动化程度差异显著。

  技术如何持续塑造人们的社会生活且影响工作的性质和数量,很大程度将取决于政策制定者、商业领袖及工作者如何理解以及应对技术变革。英国牛津大学马丁学院技术与就业项目联合主任卡尔·本尼迪克特·弗雷(Carl Benedikt Frey)表示,自动化与人工智能可以提高生产率。一方面,技术可以代替工作者执行部分任务,降低工资水平,节约成本;另一方面,技术可以补充工作者技能的不足,提高工资水平。就目前而言,相对于辅助支持人们工作,技术更多替代了人们的部分技能,但我们有理由相信未来发展趋势是乐观的。回顾此前的工业革命,人们适应技术变革,发展新型技能,生产率及工资水平也随之提高。但是技术发展也伴随着风险,低技能工人将受到显著影响,成为自动化变革中的输家。例如,建筑业通过流程精简化、机械化以及材料预制,替代大量低技能工人的工作,制造业、交通物流业及零售业等行业也面临同样的情况。此外,社会中低技能工作者的就业机会逐渐减少,这也解释了低技能工作者工资水平降低的原因,这一趋势在未来仍将持续。政策制定者应认识到自动化浪潮中既有赢家也有输家。

  推广终身学习

  美国东北大学校长约瑟夫·奥恩(Joseph Aoun)表示,应对数字时代的挑战,终身学习至关重要,而最好的教育是通过真正的社会实践接触多样化的视角。随着新型工作需求出现,每个人都需要更新自身知识储备和技能储备。在美国,越来越多的人加入终身学习者行列,这种需求需要被满足,高等院校可通过课程设置、提供资源等多重途径,支持人们对终身学习的追求。终身学习趋势也为高校提供了保持同社会接轨、与时俱进的机遇。此外,机器学习等技术也可以应用到为终身学习者提供个性化定制学习项目中。

  针对数字化变革中人们对未来工作的担忧,英国萨塞克斯大学认知科学研究教授玛格丽特·博登(Margaret Boden)表示,数字时代,确保人们在工作中充分的人际交流沟通至关重要,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也提出了社交需求的重要性。对于人类而言,什么是最重要的?答案的确存在个体差异和文化差异,但作为人类,基本沟通与理解的需求是共通的。博登说,终身学习非常重要,且技术教育应从更早期开始。未来更多工作者将进行自主创业,现在已呈现出这一趋势,学习应用新兴技术,有助于发展事业。

  (本报伦敦5月26日电)

责任编辑:崔岑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