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竞争力研究日益受到关注
2017年11月06日 08:33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17年11月6日第1324期 作者:本报记者 苏培

  新世纪以来,竞争力经济学日益成为我国经济学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产业竞争力问题研究则是其中举足轻重的一部分。近日,本报记者就竞争力经济学视域下的产业竞争力问题采访了相关学者。

  产业竞争力成核心课题

  与发达国家相关研究相比,当前我国的竞争力经济学研究具有自身特点。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与竞争力研究中心主任倪鹏飞表示,当前我国竞争力经济学的特点有四个方面:第一,研究内容全方位。从企业到产业、城市、区域,再到国家各个层次、政策建议等都涉及竞争力问题。第二,各类研究文献如雨后春笋般大量涌现。第三,应用研究包括实证研究、评估研究、对策研究等占有较大比例,原创性的理论创新和学科体系构建相对较弱。第四,一些竞争力经济学领域走在世界的前列,研究热点纷呈。

  学者表示,提升企业和产业竞争力是当前研究的核心课题,区域竞争力和城市竞争力研究、国家的国际竞争力问题也成为经济学界关注的重点。如何认识当前作为核心课题的产业竞争力问题?浙江大学经济学院教授马良华告诉记者,产业竞争力主要表现在成本控制和定价能力这两个方面,是各种竞争优势的最终体现。它对应着三种不同的产业竞争优势类型:成本型竞争优势、成本—定价能力平衡型竞争优势和定价型竞争优势,各自对应着不同的要素稀缺性和复合性内含。

  东北财经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刘凤芹认为,产业竞争力主要由该产业在技术、人力等方面的一些具体数据、指标来衡量。竞争力更多的是在市场上、在竞争中被自然筛选出来的,关键在于如何对其加以研究。

  以自主创新能力为支撑

  产业竞争力是经济得以持续增长的基础和前提,但产业竞争力的提高具有规律性特征,受到时空条件的约束,是一个比较复杂的系统工程,不是单纯的主观性、意愿性产物。马良华表示,当前,我国的产业竞争力,总体上处于从“成本型竞争优势”为支持的产业竞争力转向以“成本—定价能力平衡型竞争优势”为支持的产业竞争力阶段。过去主要依靠低廉的资源要素及环境代价为支撑的低价格竞争优势已经逐渐消减,新的产业竞争力转向主要依靠以要素生产率的提高和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为支撑的竞争优势。

  刘凤芹表示,产业竞争力问题的研究离不开产业经济学中的一些热点问题。第一,反垄断问题。垄断问题有时难以界定,比如在高新技术领域,很多高新技术一方面受知识产权保护,另一方面又会造成行业垄断,且这种垄断在很大程度上起主导作用。第二,市场问题。市场制度不是价格制度,也不是交易制度,准确来讲,应该是促进交易完成、降低发现价格成本的制度安排。第三,企业规模问题。大企业并不一定具有核心竞争力,理论上的最低成本下的最优规模也是不存在的,目前,最先进的组织结构已经变成标准的模块化结构,这也将成为企业未来的发展模式。

  做好引导和激励

  无论是竞争力经济学还是产业竞争力研究都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倪鹏飞谈到,通过竞争力经济学的研究,包括理论模型、决定因素、能力测度和政策建议的研究,不仅可以使相关主体了解决定因素和决定机制,自身优势和劣势,改进竞争力的关键路径,还可以对各经济体起到很好的理论引导、决策参考和实践激励的作用。

  马良华认为,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主要应该围绕成本控制和定价能力展开,通过提高要素生产率和自主创新能力,进而提高产业竞争力。具体来讲,从企业层面,作为产业竞争力的具体载体,要认清形势,选择合适的发展战略,通过设备更新、技术创新等提高要素生产率,有效控制成本。通过差异化或专门化生产经营等实施营销管理,增强产品或服务的成本、功能、质量、技术、服务、信誉、声誉等要素的复合优势,增强自己的竞争力。从政府层面,则要侧重于公共性和基础性增强产业竞争力,比如不断改善要素禀赋结构条件;重视对知识产权、合法私有财产权和投资者权益的立法及司法保护;推动产业聚集,并购重组,汰劣存优,发挥规模效应,增强分工合作的深度及有序性;继续简政放权,优化经济运行环境,减少产业经济活动的交易成本,减轻企业的税费负担;激励创新,营造良好的创新氛围;组织并资助战略产业的共同性、基础性关键技术的合作攻关;在公共利益保护和公共秩序、市场竞争秩序的维护上,要严格依法行政。

  刘凤芹表示,在制造业中,拥有全世界产业核心竞争力的国家是美国和德国,现在德国即将提升到工业4.0,而当前我国还处于工业2.0。从这方面来讲,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从工业2.0迈向工业4.0是我国的发展目标,且我们现在已具备良好的基础平台。

责任编辑:崔岑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