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解释法律语言现象
2017年09月13日 08:21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17年9月13日第1291期 作者:本报记者 张帆

  法律语言学是指运用语言学及法学的理论方法,科学地描述和解释法律语言现象,探究语言与法律之间的内在联系和变化规律的一门交叉学科。

  研究对象差异大

  法律语言学的研究对象是法律语言,研究在不同的法律语境、情景当中语言的应用,并使用语言学的理论或视角去解决法学中涉及语言的问题。在山东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葛云锋看来,很多法律或者法学问题不单纯是法学问题,其中还涉及语言问题。在这种情况下,有学者开始关注法律语言,法律语言学便出现了。

  作为一门新兴学科,法律语言学有其特定的研究对象。从宏观层面看,由于研究方法和角度的不同,法律语言学的研究对象存在较大差异,这种差异又扩展出不同的研究内容。因此法律语言学具有复合式和多层面的特点,有很强的包容性。从微观的角度看,法律语言学有着不同于语言学,亦不同于法学的研究对象。

  中国法律语言学研究会会长袁传有表示,法律语言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其研究方法主要有社会语言学、语用学、功能语言学、心理语言学、语料库语言学等分支学科的相关理论和方法,同时采用法学、社会学、心理学等学科理论进行解释。我国的法律语言学研究起步于20世纪末。在其发展过程中,我国法律语言学者立足本土法律文化,研究中国法律语言,积极服务于社会,创造性地提出了“法律语篇信息结构理论”。

  法律语言学以应用为终极目标,其研究对象应具体实用。西北政法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刘蔚铭表示,这其中包含三个方面:第一,法律程序中的语言,如法庭话语、交叉询问、法官给陪审团的指示、法庭口笔译等;第二,各类法律文本,如法律文本的可读性与可理解性、阐释与分析、规范化以及翻译等;第三,语言证据的提供,如商标争议、语言能力分析、语音识别、意义与使用的争议等。

  推动法律语言规范化

  法律的存在与运行离不开语言的支撑。法律需要语言来体现和解读,法律通过语言展现人们的态度、观念、信念以及世界观。

  袁传有认为,法律语言学关注社会和法学需求,具有关怀现实和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意义。法律语言学关注社会弱势群体在法律面前的语言不利问题,致力于法律语言的简易化,旨在提高法律语言的可读性,促进了法学学科发展和法律在社会生活中的应用。

  法律语言学旨在为法律实践提供帮助,最终为社会的公平正义作出贡献。

  刘蔚铭表示,法律语言学体现着法律价值、法治精神和法治文化。法律语言学的研究成果反过来为法律和法学研究输送养料。法律语言学所研究的法律语言具有鲜明特色,开辟了新的研究领域,拓展了研究空间,验证和修正了语言学相关理论,为语言学提供了研究方法。

  葛云锋称,法律语言学不仅提高了法律语言的应用水平,推动了法律语言的规范化,还促进了语言学以及法学相关研究内容的发展。

  从理论探索转向实证研究

  袁传有表示,我国的法律语言学研究正在进行转向,未来将从法律语言的理论探索转为应用和实证研究。法律语音学、身份鉴别、法律翻译和法庭口译、法律英语教学及测试、法律语言培训等领域的研究与实践,将是未来法律语言学发展的主要方向。

  “应当借鉴国外法律语言学的优点,从中国的实际出发,立足本土资源,放眼世界,不断提高语言分析能力。”刘蔚铭对未来法律语言学的发展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建议法律语言学研究更加关注并解决现实问题,让研究、教学与法律实践对接,增强法律语言学的实用性。

  同时,刘蔚铭提出,法律语言学应摆脱唯语言学理论的羁绊,积极参与法律实践,解决目前存在的研究与实践脱节的问题,提高自身的社会价值;不断拓宽研究领域,关注重大现实问题,加强理论与实践的联系,进行多角度和跨学科研究;进一步加强专业人才培养,开拓法律职业语言培训,提高法律人的语言应用能力。

责任编辑:崔岑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