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和印度学者表示 中国梦促进世界合作与发展
2016年08月24日 08:42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16年8月24日第1036期 作者:本报记者 王俊美

  9月4日至5日,二十国集团(G20)领导人第十一次峰会将在杭州举行。8月15日,外交部举行中外媒体吹风会,提出此次峰会将发扬同舟共济的伙伴精神,共同应对风险和挑战,发出团结、开放、包容、合作的强有力信号。其中体现的合作共赢精神,符合习近平主席对于中国梦的相关阐释,即中国梦是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梦,与包括美国梦在内的世界各国人民的美好梦想相通。

  中国注重多边机构的作用

  印度贾瓦哈拉尔·尼赫鲁大学东亚研究中心沙赫里·达斯(Shaheli Das)博士近日在东亚论坛官网发表文章探讨中国梦。达斯表示,中国梦理念的提出是重视多边主义的体现,中国十分注重联合国等多边机构的作用,同时积极推动与巴西、印度等金砖国家协同发展。“这是建立一种更为公平的新型国际政治秩序的重要部分。”达斯说。

  哈佛大学国际事务教授托尼·赛奇(Anthony Saich)表示,近几年中国经济实力迅速增强,这表明中国正在逐渐崛起,预示着中国与外部世界打交道的方式将开始变化。当前,中国融入全球经济、能源市场的脚步史无前例地加快,其外汇储备积累不断增加。实力的不断增强意味着中国要对全球公共事务管理承担更多的责任,在维护和平与控制疾病方面作出更大贡献。

  但是,赛奇表示,这并不意味着中国意图彻底改变现有的全球秩序,更无意与发达经济体形成对立关系。虽然中国的整体实力的确大大增强,但人均收入尚未达到发达国家的水平。他认为,中国梦的提出反映了中国正努力加入现有国际体系,希望在全球范围内发挥更大的作用,而这一目标当前已经实现。中国持续影响着全球政策的制定,是追求多边主义、推动世界多极化的重要体现。

  “合作之梦”引导互利共赢

  中国梦是一种“合作梦”,赛奇总结了中美合作的丰硕成果:在安全领域,双方都希望维持伊拉克和阿富汗等地区的和平稳定,希望朝鲜半岛能够实现无核化。在其他国际事务方面,中美也携手并进,共同应对气候变化、毒品走私、贩卖人口以及传染病蔓延等挑战。

  来自美国的中国历史文化研究专家吉姆·杜兰茉(Kim Dramer)表示,中国梦与美国梦并非相互对立,而是互为补充。杜兰茉提出,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是中国梦的重要组成部分,该倡议旨在推动欧亚大陆的沟通与合作,“一带一路”的成功实现将改变欧亚大陆的整体政治经济面貌。此外,中国倡导的亚太自由贸易区与美国主导的跨太平洋战略也有融合之处,有助于加强中美之间的贸易往来,密切两国的合作关系。

  达斯强调了中国领导人对建立中美之间新型大国关系的重视。达斯表示,中国主要奉行不冲突、不对抗、相互尊重以及互利共赢的原则,积极扩大与其他世界主要经济体的合作,不断加强与欧盟的联系,深化与俄罗斯的战略合作。

  此外,赛奇认为,中国十分注重自身在东亚地位的提高以及与东亚各国的合作,其贸易与投资政策的制定充分证明了这一点。中国致力于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Asian Infrastructure Investment Bank) 与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New Development Bank)的成立与建设,是体现这一主张的重要举措。“中国已经成为许多国家进行贸易与投资的重要伙伴。”赛奇说。

  走和平发展道路实现中国梦

  达斯提出,中国梦的概念引发了全世界的广泛关注,这是中国魄力与中国自信的体现,也是中国文化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国际视角来看,中国梦被视作中国和平发展道路的延续,正面抨击了有关中国崛起对区域和平与安全造成威胁的言论,为中国塑造了积极友好的形象。随着中国国力增强,其外交政策的制定愈发坚定自信,中国梦为新的外交战略的制定打下坚实基础。其目标不仅是推动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更是为了增强国际吸引力,提高自身在国际上的政治地位。达斯表示,想要实现这一梦想,重要的一步就是加强中国与其他发展中国家的关系,特别是与拉丁美洲以及非洲各国的关系。这样才有利于中国进一步保障能源安全,保持国内经济繁荣。

  赛奇表示,中国在外交政策的制定过程中,首要目标就是建立和平的国际环境,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促进国内经济的发展与进步。他提出,在全球舞台上,随着自身扮演的角色日益重要,中国需要迅速适应这种全球治理结构的变化,才能有利于中国梦的早日实现。同时,其他大国应积极与中国开展合作,抛除狭隘与偏见,站在平等的角度与中国进行沟通与交流,进行理智思考,共同为建立全球治理框架而建言献策。

责任编辑:韩慧晶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